• 博客(0)
  • 资源 (74)

空空如也

认识和使用TCP~IP

认识和使用TCP~IP pdf格式,值得下载

2009-07-14

AutoCAD 2000命令参考手册

AutoCAD 2000命令参考手册 pdf格式,值得下载

2009-07-14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pdf)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共20个单元 pdf格式

2009-07-14

C--C++高级参考手册

本书是C++语言参考手册,按字母顺序介绍了C++语言的核心和最 常用的类库及函数库,内容涵盖了C++的关键字,函数,运算符,类概念 和技术细节.本书解释细致易懂,范例程序简短明了.初学者和有经验 的C++程序员都能够从本书快速地找到所需问题的答案.

2009-07-14

中文LOTUS NOTES R5 24学时学习教程

本书全面介绍了Lotus Notes R5中文版的操作和使用。共分24学时进行讲解,是自学和培训的优秀教程。它既适合初学者学习,也可以作为高级操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创建和发送电子邮件;使用Lotus Notes R5客户端程序漫游Web;把Notes带到路途上或在家中使用;在Lotus Notes R5的客户端中搜索和保存;管理日历项和任务;使用群组日历和安排计划;复制数据库;操作附件;自定义Notes客户端。 目 录 前言 第1学时 Notes起步 1 1.1 Lotus Notes和Domino概述 1 1.2 了解Notes的安全性 1 1.3 启动Notes 2 1.4 漫游Notes R5 客户程序 5 1.5 打开菜单并选择命令 7 1.6 查看便捷图标 8 1.7 使用对话框和属性框 9 1.8 修改口令 11 1.9 锁定标识符 12 1.10 退出Notes 12 1.11 学时小结 13 1.12 专家答疑 13 第2学时 操作数据库 14 2.1 阅读和使用文档 14 2.2 操作视图 15 2.3 刷新视图 17 2.4 查看状态栏 17 2.5 获得Notes帮助 18 2.6 打开新的数据库并添加书签 20 2.7 本地与服务器的对比 21 2.8 查看数据库属性 22 2.9 删除数据库 22 2.10 学时小结 23 2.11 专家答疑 23 第3学时 阅读邮件 24 3.1 打开邮件收件箱 24 3.1.1 使用导航面板 25 3.1.2 使用视图面板 26 3.1.3 使用活动栏 26 3.2 选择和标记邮件 27 3.3 阅读和预览邮件 27 3.3.1 了解阅读书签 28 3.3.2 使用预览窗格 28 3.4 学时小结 30 3.5 专家答疑 30 第4学时 创建、拼写检查和发送邮件 31 4.1 创建邮件 31 4.2 添加邮件地址 32 4.2.1 使用自动查找 34 4.2.2 了解Internet邮件地址 35 4.3 键入及拼写检查邮件 36 4.4 发送邮件 38 4.5 选择邮递选项 39 4.6 回信 41 4.7 转发邮件 42 4.8 学时小结 43 4.9 专家答疑 43 第5学时 管理邮件 44 5.1 打印邮件 44 5.2 邮件礼节 45 5.3 漫游邮件 46 5.4 控制未读的标记 46 5.5 排序邮件 47 5.6 删除和恢复删除的邮件 47 5.7 使用文件夹 49 5.7.1 创建文件夹 49 5.7.2 在文件夹中保存邮件 50 5.7.3 从文件夹中删除邮件 50 5.8 使用Notes Minder 51 5.9 归档邮件 52 5.10 压缩邮件 53 5.11 学时小结 53 5.12 专家答疑 54 第6学时 优化邮件 55 6.1 选择信头 55 6.2 创建信笺 56 6.3 操作定则 57 6.4 使用离开办公室通知 59 6.5 创建链接消息 62 6.6 生成电话消息 62 6.7 设置代替便笺编辑器 63 6.8 指定邮件惯用选项 64 6.8.1 设置邮件使用权限 64 6.8.2 如果你有访问权,就能够打开 别人的邮件 65 6.8.3 在邮件上添加签名 65 6.8.4 设置其他邮件惯用选项 66 6.8.5 设置影响邮件的Notes惯用选项 67 6.9 学时小结 68 6.10 专家答疑 69 第7学时 使用日历 70 7.1 选择日历视图 70 7.2 了解日历项的类型 72 7.3 进入约会 73 7.4 创建提示 76 7.5 创建纪念日 78 7.6 生成事件 78 7.7 添加待办事宜 79 7.8 用Actioneer 制作项目 81 7.9 学时小结 82 7.10 专家答疑 82 第8学时 管理日历项和任务 84 8.1 编辑日历项 84 8.2 转换日历项 85 8.3 管理任务 85 8.3.1 对任务的响应 86 8.3.2 转换待办事宜 87 8.3.3 分配任务 87 8.3.4 查看任务状态 91 8.3.5 标记完成的任务 91 8.4 添加节假日 91 8.5 打印日历 92 8.6 查看其他人的日历 92 8.7 设置日历惯用选项 93

2008-12-31

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

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 pdf格式 值得您学习和收藏

2008-12-31

VISUAL C++MFC编程实例

本书通过85个实例全面讲述了应用MFC进行Visual C++编程的思想。每个实例均以编写一个应用程序要走的步骤编写。全书共分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讲述用户界面的实例,第三部分讲述MFC内部处理方面的实例,第四部分讲述打包实例。全书基本上面向实例进行阐述,讲解透彻、易于掌握。本书既可作为初学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自学参考书,也可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窗口 2 1.1 窗口和API环境 2 1.1.1 三种类型窗口 2 1.1.2 客户区和非客户区 3 1.2 窗口和MFC环境 4 1.3 怎样应用MFC创建一个窗口 5 1.4 怎样使用MFC销毁一个窗口 9 1.4.1 捆绑到一个已有的窗口 9 1.4.2 窗口类 10 1.4.3 窗口进程 10 1.5 怎样使用MFC创建一个窗口类 11 1.5.1 使用AfxRegisterWndClass () 函数注册一个窗口类 11 1.5.2 使用AfxRegisterClass ()函数 创建一个窗口类 12 1.6 怎样销毁一个MFC窗口类 14 1.7 厂商安装的窗口类 14 1.8 其他类型窗口 15 1.9 桌面窗口 16 1.10 小结 16 第2章 类 18 2.1 基类 18 2.1.1 CObject 18 2.1.2 CCmdTarget 19 2.1.3 CWnd 19 2.2 应用程序、框架、文档和视图类 19 2.2.1 CWinApp(O/C/W) 20 2.2.2 CView (O/C/W) 21 2.3 其他用户界面类 22 2.3.1 通用控件类 23 2.3.2 菜单类 23 2.3.3 对话框类 24 2.3.4 控制条类 24 2.3.5 属性类 25 2.4 绘图类 25 2.4.1 设备环境类 25 2.4.2 图形对象类 25 2.5 文件类 26 2.6 数据库类 26 2.6.1 ODBC类 26 2.6.2 DAO类 27 2.7 数据集类 27 2.8 其他数据类 27 2.9 通信类 28 2.10 其他类 29 2.11 小结 31 第3章 消息处理 32 3.1 发送或寄送一个消息 32 3.1.1 发送一个消息 32 3.1.2 寄送一个消息 32 3.1.3 发送一个消息与寄送一个消息 的比较 32 3.2 怎样使用MFC发送一个消息 33 3.3 怎样用MFC寄送一个消息 33 3.4 三种类型的消息 34 3.4.1 窗口消息 34 3.4.2 命令消息 34 3.4.3 控件通知 34 3.5 MFC怎样接收一个寄送的消息 36 3.6 MFC怎样处理一个接收到的消息 36 3.7 处理用户界面的对象 44 3.8 创建自定义窗口消息 45 3.8.1 静态分配的窗口消息 45 3.8.2 动态分配的窗口消息 46 3.9 重定向消息 47 3.9.1 子分类和超分类 47 3.9.2 用MFC子分类窗口 48 3.9.3 重载OnCmdMsg ( ) 49 3.9.4 使用SetWindowsHookEx ( ) 49 3.9.5 使用SetCapture ( ) 49 3.9.6 专有的消息泵 50 3.10 小结 50 第4章 绘图 51 4.1 设备环境 51 4.2 在MFC环境中创建一个设备环境 52 4.2.1 屏幕 52 4.2.2 打印机 53 4.2.3 内存 54 4.2.4 信息 54 4.3 绘图例程 55 4.3.1 画点 55 4.3.2 画线 55 4.3.3 画形状 55 4.3.4 形状填充和翻转 55 4.3.5 滚动 56 4.3.6 绘制文本 56 4.3.7 绘制位图和图标 56 4.4 绘图属性 56 4.4.1 设备环境属性 57 4.4.2 画线属性 58 4.4.3 形状填充属性 58 4.4.4 文本绘制属性 58 4.4.5 映像模式 59 4.4.6 调色板属性 62 4.4.7 混合属性 62 4.4.8 剪裁属性 63 4.4.9 位图绘制属性 64 4.5 元文件和路径 65 4.5.1 元文件 65 4.5.2 路径 66 4.6 颜色和调色板 66 4.6.1 抖动色 67 4.6.2 未经抖动色 67 4.6.3 系统调色板 67 4.6.4 使用系统调色板 68 4.6.5 动画色 71 4.7 控制什么时候在哪里绘图 71 4.7.1 处理WM_PAINT 71 4.7.2 只绘制被无效化的区域 72 4.7.3 处理WM_DRAWITEM 72 4.7.4 在其他时间绘图 73 4.8 小结 74 第二部分 用户界面实例 第5章 应用程序与环境 76 5.1 例1 规划MFC应用程序 76 5.2 例2 用AppWizard创建一个MFC 应用程序 79 5.3 例3 用ClassWizard创建一个类 83 5.4 例4 初始化应用程序屏幕 84 5.5 例5 保存应用程序屏幕 86 5.6 例6 处理命令行选项 88 5.7 例7 动态改变应用程序图标 91 5.8 例8 提示用户优先选项 93 5.9 例9 保存和恢复用户优先选项 97 5.10 例10 终止应用程序 100 5.11 例11 创建一个启动窗口 101 第6章 菜单 107 6.1 例12 使用菜单编辑器 107 6.2 例13 添加一个菜单命令处理函数 109 6.3 例14 根据当前可视文档动态改 变菜单 110 6.4 例15 启用和禁用菜单命令 111 6.5 例16 复选标记菜单命令 112 6.6 例17 单选标记菜单命令 113 6.7 例18 动态修改菜单 114 6.8 例19 动态修改系统菜单 116 6.9 例20 触发一个菜单命令 117 6.10 例21 创建弹出式菜单 117 第7章 工具栏和状态栏 120 7.1 例22 使用工具栏编辑器 120 7.2 例23 启用和禁用工具栏按钮 122 7.3 例24 为工具栏按钮添加字 123 7.4 例25 非标准工具栏大小 128 7.5 例26 保持工具栏按钮按下 129 7.6 例27 保持工具栏按钮组中 一个按钮按下 130 7.7 例28 为工具栏添加非按钮控件 131 7.8 例29 修改应用程序的状态栏 136 7.9 例30 更新状态栏窗格 138 7.10 例31 为状态栏添加其他控件 139 第8章 视图 145 8.1 例32 滚动视图 145 8.2 例33 改变鼠标光标形状 147 8.3 例34 沙漏光标 148 8.4 例35 窗体视图 149 8.5 例36 列表视图 152 8.6 例37 动态分割一个视图 163 第9章 对话框和对话条 166 9.1 例38 使用对话框编辑器 166 9.2 例39 创建一个对话框类 168 9.3 例40 模式对话框 170 9.4 例41 无模式对话框 171 9.5 例42 在无模式对话框的控件间 切换焦点 172 9.6 例43 对话框中的动画 173 9.7 例44 消息框 174 9.8 例45 对话条 176 第10章 控件窗口 182 10.1 例46 在任意位置创建一个控 件窗口 182 10.2 例47 用子分类定制一个通用 控件窗口 183 10.3 例48 用超分类定制一个通用 控件窗口 188 10.4 例49 在按钮上放置位图 190 10.5 例50 动态填充一个组合框 192 10.6 例51 排序一个列表控件 194 10.7 例52 分隔线控件 196 第11章 绘图 198 11.1 例53 绘制图形 198 11.2 例54 绘制文本 201 11.3 例55 从任意位置装入一个图 标并绘制 203 11.4 例56 从任意位置装入一个位 图和绘制一个位图 204 11.5 例57 从文件中创建一个位图 206 11.6 例58 创建一个自绘位图 211 第三部分 内部处理实例 第12章 消息 215 12.1 例59 添加消息处理函数或重 载MFC类 216 12.2 例60 添加命令范围消息处理函数 219 12.3 例61 重定向命令消息 221 12.4 例62 创建自己的窗口消息 222 第13章 文件、串行化和数据库 225 13.1 例63 访问二进制文件 225 13.2 例64 访问标准I/O文件 227 13.3 例65 访问内存文件 228 13.4 例66 在数据类中实现串行化 229 13.5 例67 串行化SDI或MDI文档 235 13.6 例68 按要求串行化 240 13.7 例69 透明地更新串行化的文档 242 13.8 例70 串行化多态类 246 13.9 例71 串行化数据集 248 13.10 例72 访问ODBC数据库 252 13.11 例73 访问DAO数据库 257 第14章 杂类 263 14.1 例74 剪切、拷贝和粘贴文本 数据 263 14.2 例75 剪切、拷贝、粘贴多信 息文本数据 268 14.3 例76 剪切、拷贝和粘贴二进制 数据 273 14.4 例77 数组函数 280 14.5 例78 列表函数 281 14.6 例79 映像函数 283 14.7 例80 系统键盘输入 285 14.8 例81 时间 288 第四部分 打包实例 第15章 库 291 15.1 例82 静态链接C/C++库 291 15.2 例83 动态链接C/C++库 295 15.3 例84 动态链接MFC扩展类库 300 15.4 例85 资源库 303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A 控件窗口风格 305 附录B 消息、控件通知和消息映像宏 323 附录C 访问其他应用程序类 328 附录D 开发中注意事项 330 附录E MFC快速参考指南 339

2008-12-31

电子商务教程(pdf文档)

为pdf文档,共12章 1、电子商务概述 2、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 3、基于www的电子商务工具 4、电子商务软件 5、电子商务的安全 6、电子商务的安全措施 7、电子结算系统 8、营销、销售和促销战略 9、采购与支持活动战略 10、网上拍卖、虚拟社区和网络门户战略 11、电子商务环境 12、实施电子商务的计划

2008-12-31

linux安装与配置简明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如何在个人电脑上安装配置Caldera和Red Hat两种发行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并能帮助用户解决安装和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书既能指导你进行基本的安装步骤,也能指导你定制独具特色的Linux 操作系统。通过本书的学习,你会成为一个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专家,并能使配置的机器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工作。 目 录 前言 第1章 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准备工作 1 1.1 概述 1 1.1.1 什么是Linux操作系统 1 1.1.2 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 2 1.1.3 安装Linux操作系统之前的准备工作 4 1.2 快速解决方案 5 1.2.1 使用Windows 95/98/NT查看系统 信息 5 1.2.2 查看Red Hat发行版本的硬件兼容 清单 8 1.2.3 查看Caldera发行版本的硬件兼容 清单 8 1.2.4 查找Linux操作系统的低价CD-ROM 光盘 8 1.2.5 查找关于Linux操作系统的最新新闻 9 1.2.6 确定Linux操作系统能否满足你的 工作需要 9 第2章 对硬盘驱动器进行分区 10 2.1 概述 10 2.2 快速解决方案 13 2.2.1 使用FIPS程序在不破坏原有数据的 前提下调整分区 13 2.2.2 使用Red Hat公司的Disk Druid 程序增加分区 14 2.2.3 使用Partition Magic程序整理硬盘 并增加分区 15 2.2.4 使用Caldera公司的Disk Partition 程序增加分区 15 第3章 安装Caldera发行版本 18 3.1 概述 18 3.1.1 安装过程 18 3.1.2 Caldera发行版本的安装选项 19 3.1.3 配置图形的考虑 20 3.1.4 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21 3.2 快速解决方案 22 3.2.1 从CD-ROM光盘开始运行 安装程序 22 3.2.2 安装Caldera公司的Windows下的 辅助安装工具程序 22 3.2.3 确定哪些安装盘是必需的 23 3.2.4 制作安装盘 23 3.2.5 制作一张Windows下的引导盘 24 3.2.6 从软盘开始运行安装程序 25 3.2.7 为一个专用的本地网络分配IP地址 25 3.2.8 从引导管理程序失误中恢复NT 25 3.2.9 制作一张定制的Linux操作系统 引导盘 26 3.2.10 设置直接引导启动到Caldera 发行版本 26 3.2.11 直接引导启动到Caldera发行版本 27 3.2.12 诊断使用LILO程序引导启动时 出现的挂起错误 27 3.2.13 恢复主引导记录 28 3.2.14 运行LILO程序 28 3.2.15 设置LILO程序 28 3.2.16 确定磁盘参数 29 3.2.17 在LILO程序中设置用来选择某个 操作系统的启动引导延时 30 3.2.18 重新安装LILO程序 30 3.2.19 删除LILO程序 30 3.2.20 关闭系统 30 第4章 安装Red Hat发行版本 31 4.1 概述 31 4.1.1 安装过程 32 4.1.2 Red Hat发行版本的安装级别 32 4.1.3 LILO程序,Linux操作系统的加载 程序 34 4.1.4 配置显示选项的考虑 35 4.1.5 系统开机引导时可以使用的服务 35 4.1.6 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36 4.2 快速解决方案 36 4.2.1 确定哪些安装盘是必需的 36 4.2.2 制作一张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引 导盘 37 4.2.3 下载最新的引导启动映像 37 4.2.4 制作一张Windows下的引导盘 37 4.2.5 从一张引导盘开始运行安装程序 38 4.2.6 从CD-ROM光盘开始运行安装程序 38 4.2.7 为NFS、HTTP或者FTP安装设置 一个本地服务器 39 4.2.8 为一个专用的本地网络分配IP地址 39 4.2.9 通过一个NFS挂装进行安装 39 4.2.10 从一个硬盘驱动器分区进行安装 40 4.2.11 从一个HTTP或者FTP服务器进行 安装 40 4.2.12 从引导管理程序失误中恢复NT 40 4.2.13 选择需要安装哪些组件和软件包 41 4.2.14 使用虚拟控制台跟踪和调试安装 过程 41 4.2.15 引导进入Linux操作系统 42 4.2.16 诊断使用LILO程序启动引导时 出现的挂起错误 42 4.2.17 可以用在MBR中的LILO程序的 代用程序 44 4.2.18 恢复MBR 45 4.2.19 运行LILO程序 45 4.2.20 设置LILO程序 45 4.2.21 配置LILO程序引导多个操作系统 45 4.2.22 确定磁盘参数 46 4.2.23 设置用来选择某个操作系统的 启动引导延时 47 4.2.24 在LILO程序中设置一个缺省的 操作系统 47 4.2.25 重新安装LILO程序 48 4.2.26 删除LILO程序 48 4.2.27 选择自动启用哪些服务 48 4.2.28 关闭系统 48 4.2.29 让Linux操作系统检查1GB以上的 RAM系统内存 49 第5章 使用Linux操作系统 50 5.1 概述 50 5.1.1 Linux操作系统与DOS和NT的比较 51 5.1.2 文件存取权限和所有权限 51 5.2 快速解决方案 52 5.2.1 设置日期 52 5.2.2 设置时间 52 5.2.3 列出目录的内容清单 52 5.2.4 切换目录路径 53 5.2.5 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54 5.2.6 解读文件和目录清单列表 54 5.2.7 改变文件和目录的存取权限 54 5.2.8 改变文件和目录的所有者 55 5.2.9 给文件和目录改名 55 5.2.10 建立目录 55 5.2.11 建立链接 55 5.2.12 删除目录 56 5.2.13 拷贝文件和目录 56 5.2.14 移动文件和目录 57 5.2.15 删除文件 57 5.2.16 识别二进制文件 57 5.2.17 使用vi文本编辑器程序 57 5.2.18 使用pico文本编辑器程序 58 5.2.19 查看文本文件,不使用文本编辑器 程序 60 5.2.20 把命令结果输出到文本文件中 61 5.2.21 建立别名 61 5.2.22 使用find命令确定文件存放位置 61 5.2.23 通过搜索locate数据库来查找文件 62 5.2.24 在path语句说明的路径中查找 文件 62 5.2.25 在path语句中添加新路径 63 5.2.26 在文件内容中查找文本 63 5.2.27 寻求帮助 63 5.2.28 在后台运行命令程序 63 5.2.29 确定当前运行的命令 63 5.2.30 把命令程序调到后台去 64 5.2.31 把后台命令调回前台来 64 5.2.32 取消正在执行的命令 64 5.2.33 清除屏幕 64 5.2.34 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65 5.2.35 退出登录 65 5.2.36 重新引导启动机器 65 5.2.37 系统关机 65 第6章 配置X图形界面 66 6.1 概述 66 6.2 快速解决方案 67 6.2.1 在Caldera发行版本中配置X图形 界面的准备工作 67 6.2.2 在Caldera发行版本中配置鼠标 69 6.2.3 在Caldera发行版本中配置键盘 70 6.2.4 在Caldera发行版本中配置图形卡 71 6.2.5 在Caldera发行版本中配置显示器 73 6.2.6 在Caldera发行版本中配置图形显示 模式和颜色设置 73 6.2.7 在Caldera发行版本中配置X服务器 程序本身 74 6.2.8 在Red Hat发行版本中配置X图形 界面 75 6.2.9 在Red Hat发行版本中定制配置 一台显示器 79 6.2.10 在Red Hat发行版本中配置图形 显示模式 80 6.2.11 手动调整X图形界面 82 6.2.12 手动配置显示器 82 6.2.13 手动配置图形卡 83 6.2.14 手动配置图形显示模式 84 6.2.15 进入GUI 85 第7章 窗口管理器程序和桌面环境 86 7.1 概述 86 7.1.1 窗口管理器程序 86 7.1.2 桌面环境 87 7.2 快速解决方案 88 7.2.1 查找窗口管理器程序 88 7.2.2 在Gnome桌面环境中运行程序 88 7.2.3 在Gnome桌面环境中隐藏任务条 89 7.2.4 使用Gnome桌面环境中的帮助系统 89 7.2.5 使用Gnome桌面环境中的控制面板 90 7.2.6 在KDE桌面环境中运行程序 91 7.2.7 在KDE桌面环境中隐藏任务条 92 7.2.8 使用KDE桌面环境中的帮助系统 92 7.2.9 使用KDE桌面环境中的控制中心 93 7.2.10 在KDE桌面环境使用COAS 94 7.2.11 安装一个新的窗口管理器程序 94 第8章 建立用户帐户 96 8.1 概述 96 8.1.1 口令字 97 8.1.2 编写添加用户命令脚本程序 98 8.2 快速解决方案 98 8.2.1 添加一个新用户 98 8.2.2 添加或者修改一个口令字 98 8.2.3 通过linuxconf程序添加一个 新用户 99 8.2.4 查看关于新用户的缺省设置 100 8.2.5 选择关于新用户的缺省设置 100 8.2.6 改变关于新用户的缺省设置 101 8.2.7 修改现有用户的信息 101 8.2.8 通过linuxconf程序修改现有用户 的信息 102 8.2.9 安装shadow口令字软件包 103 8.2.10 转换用户系统使用shadow 口令字 103 8.2.11 转换用户系统不再使用shadow 口令字 103 8.2.12 查找缺省的用户配置文件 103 8.2.13 查找容易被破译的口令字 104 8.2.14 冻结一个用户 104 8.2.15 通过linuxconf程序冻结一个用户 104 8.2.16 删除一个用户 104 8.2.17 通过linuxconf程序删除一个用户 104 8.2.18 检查系统的易受攻击性 105 8.2.19 修改源代码使程序能够运行在使用 shadow口令字功能的系统中 105 8.2.20 打开linuxconf程序 105 第9章 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 107 9.1 概述 107 9.1.1 文件系统基础 107 9.1.2 Linux文件系统的格式 107 9.2 快速解决方案 108 9.2.1 建立一个文件系统 108 9.2.2 挂装到文件系统上 108 9.2.3 从文件系统上卸载 109 9.2.4 简化常用挂装命令 109 9.2.5 挂装一个已经准备好的设备 类型 110 9.2.6 在开机引导启动时自动挂装一个 设备 110 9.2.7 把一个现存的目录转移到一个新 分区 111 第10章 编译系统内核 113 10.1 概述 113 10.1.1 为什么要编译 113 10.1.2 为什么不编译 114 10.1.3 内核升级问题 114 10.1.4 应该使用哪一个内核 114 10.1.5 系统内核配置选项 114 10.2 快速解决方案 115 10.2.1 确定用户正在使用的是哪个版本 的内核 115 10.2.2 确定内核是测试版还是正式版 115 10.2.3 通过发行商做好升级内核的 准备 115 10.2.4 哪里可以找到内核源代码 116 10.2.5 为新内核加上LILO选项 116 10.2.6 测试内核安装效果 116 10.2.7 使用Caldera发行版本升级内核 117 10.2.8 使用Red Hat发行版本升级内核 117 10.2.9 编译内核 118 10.2.10 升级内核 119 10.2.11 为内核源代码打补丁 119 10.2.12 对缺省内核进行细调 120 10.2.13 安装内核 121 10.2.14 加载内核模块 121 10.2.15 卸载内核模块 121 10.2.16 使用config程序 122 10.2.17 使用menuconfig程序 122 10.2.18 使用xconfig程序 124 第11章 配置LAN 127 11.1 概述 127 11.1.1 计划一个LAN 127 11.1.2 网络硬件 128 11.1.3 服务 129 11.1.4 确定用户是否需要动态 分配路由 130 11.2 快速解决方案 130 11.2.1 检查网络当前的设置情况 130 11.2.2 设置IP地址 131 11.2.3 在GUI中设置IP地址 131 11.2.4 给网络中的计算机命名 133 11.2.5 在GUI中给网络中的计算机命名 133 11.2.6 分配域名 135 11.2.7 在GUI中分配域名 135 11.2.8 设置动态路由分配 136 11.2.9 在Red Hat发行版本中设置静态路由 分配 138 11.2.10 为计算机配置域名解析 139 11.2.11 建立LAN 140 11.2.12 配置打印服务 141 11.2.13 在GUI中添加一台打印机 142 11.2.14 在GUI中修改一个打印机设置 144 11.2.15 删除一个打印机设置 145 11.2.16 在GUI中删除一个打印机设置 145 11.2.17 配置一个NFS文件服务器计算机 147 11.2.18 配置一个NFS客户计算机 148 11.2.19 确定是否需要NIS 148 11.2.20 配置NIS 148 第12章 通过Samba服务与Windows网络 集成 152 12.1 概述 152 12.2 快速解决方案 154 12.2.1 获取Samba的最新版本 154 12.2.2 检查是否已经安装了Samba 154 12.2.3 从Red Hat发行版本的CD-ROM 光盘上安装Samba软件包 154 12.2.4 从Caldera发行版本的CD-ROM 光盘上安装Samba软件包 154 12.2.5 从源代码安装Samba软件包 154 12.2.6 查看Samba守护进程是否正在 运行 155 12.2.7 配置Samba守护进程从inetd中 运行 155 12.2.8 配置Samba守护进程从系统的开机 引导脚本程序中运行 156 12.2.9 配置Samba守护进程不从系统的 开机引导脚本程序中运行 156 12.2.10 手动启动Samba守护进程运行 157 12.2.11 定义主机的Samba服务访问 权限 157 12.2.12 建立一个Samba配置文件 157 12.2.13 配置硬盘驱动器共享:Linux 到Windows 159 12.2.14 配置硬盘驱动器共享:Windows 到Linux 160 12.2.15 从一个Windows机器上测试硬盘 驱动器共享设置 161 12.2.16 从一个Linux机器上测试硬盘 驱动器共享设置 161 12.2.17 配置打印共享:Linux到 Windows 161 12.2.18 配置打印共享:Windows到 Linux 162 12.2.19 测试打印共享 163 12.2.20 访问一个Windows硬盘驱动器 163 第13章 连接到因特网 164 13.1 概述 164 13.1.1 PPP拨号程序 164 13.1.2 因特网客户程序 164 13.2 快速解决方案 165 13.2.1 连接到ISP 165 13.2.2 使用kppp设置一个PPP连接 166 13.2.3 准备编写一个登录命令脚本 170 13.2.4 在kppp中编写一个登录命令脚本 170 13.2.5 使用linuxconf程序设置一个PPP 连接 171 13.2.6 下载并安装pppsetup软件 173 13.2.7 使用pppsetup软件对PPP拨号进行 设置 173 13.2.8 从命令行拨入 177 13.2.9 从Caldera发行版本的GUI 中拨入 177 13.2.10 从Red Hat发行版本的GUI 中拨入 177 第14章 设置因特网服务 178 14.1 概述 178 14.1.1 连接性 178 14.1.2 电子邮件方面的考虑 178 14.1.3 使所做的设置修改明确生效 179 14.1.4 虚拟主机 179 14.2 快速解决方案 179 14.2.1 设置虚拟主机服务 179 14.2.2 配置电子邮件 180 14.2.3 运行POP电子邮件软件 182 14.2.4 配置Apache软件的WWW服务 功能 183 14.2.5 配置一个FTP服务器 185 14.2.6 配置NFS 186 第15章 软件包管理 188 15.1 概述 188 15.1.1 选择下载的软件包格式 188 15.1.2 软件打包方法 189 15.1.3 X Window环境中的RPM工具 190 15.2 快速解决方案 191 15.2.1 管理RPM软件包 191 15.2.2 使用tar档案文件 193 15.2.3 使用GZip压缩 195 15.2.4 建立一个压缩的tar文件 195 第16章 安装新软件 196 16.1 概述 196 16.2 快速解决方案 198 16.2.1 寻找软件包 198 16.2.2 确定源代码是否可以在你的 机器上通过编译并运行 199 16.2.3 替换制作文件 199 16.2.4 编译源代码 200 16.2.5 安装二进制代码 200 16.2.6 把软件包添加到用户的PATH 语句中 200 16.2.7 识别可执行程序 201 第17章 C语言编程工具 202 17.1 概述 202 17.1.1 C语言编程工具 202 17.1.2 Linux操作系统中的C语言编程 202 17.2 快速解决方案 203 17.2.1 安装C语言编译器 203 17.2.2 安装基本C语言函数库 203 17.2.3 安装内核函数库 203 17.2.4 安装build管理器 204 17.2.5 安装C语言预处理器 204 17.2.6 安装文件比较工具软件 204 17.2.7 安装源代码补丁修补软件 204 17.2.8 寻找专业函数库 205 17.2.9 建立一个简单的制作文件 205 第18章 编写shell命令脚本程序 207 18.1 概述 207 18.1.1 shell概述 207 18.1.2 良好的命令脚本程序编程习惯 208 18.1.3 编程示范 208 18.2 快速解决方案 210 18.2.1 编写一个命令脚本程序 210 18.2.2 给变量赋值 211 18.2.3 使用某个变量的值 211 18.2.4 提示和接受输入数据 211 18.2.5 忽略元字符 211 18.2.6 编写条件if语句 212 18.2.7 接受命令行输入 213 18.2.8 添加注释语句 213 18.2.9 添加一个帮助组件 213 18.2.10 添加一个for循环语句 214 18.2.11 添加一个while循环语句 214 18.2.12 添加一个菜单 214 18.2.13 二次检查用户输入数据 215 18.2.14 比较文件、字符串以及正则 表达式 217 18.2.15 结束一个命令脚本程序 218 18.2.16 测试一个命令脚本程序 219 18.2.17 调试一个命令脚本程序 219 第19章 Perl语言 221 19.1 概述 221 19.1.1 为什么使用Perl语言 221 19.1.2 Perl语言编程示范 222 19.2 快速解决方案 224 19.2.1 建立一个Perl程序 224 19.2.2 运行一个Perl程序 224 19.2.3 使程序输出在下一行显示 224 19.2.4 接受命令行输入 225 19.2.5 给变量赋值 225 19.2.6 使用某个变量的值 225 19.2.7 测试true或者false 225 19.2.8 测试文件 225 19.2.9 使用数学计算 226 19.2.10 数据值比较 226 19.2.11 字符串处理 227 19.2.12 使用数组 227 19.2.13 使用for语句 228 19.2.14 使用foreach语句 229 19.2.15 使用if语句 229 19.2.16 使用unless语句 230 19.2.17 使用until语句 231 19.2.18 使用while语句 231 19.2.19 把数据写入一个文件 231 19.2.20 从一个文件中读出数据 232 第20章 配置系统备份策略 233 20.1 概述 233 20.2 快速解决方案 235 20.2.1 获取ftape驱动程序 235 20.2.2 安装ftape驱动程序 236 20.2.3 选择一种备份策略 236 20.2.4 人工建立备份:通用方法 237 20.2.5 使用软盘或磁带机进行一次完全 备份 237 20.2.6 从磁带或软盘中恢复完全备份 238 20.2.7 向一个现有的tar备份文件中添加 文件 238 20.2.8 设置备份操作在指定时间执行 238 20.2.9 选择备份用的软件 239 20.2.10 自动备份 239 20.2.11 决定是否使用一个活动硬盘 驱动器系统 240 第21章 安全性问题 242 21.1 概述 242 21.2 快速解决方案 243 21.2.1 关闭简单的薄弱环节 243 21.2.2 列出成功登录的记录清单 243 21.2.3 列出不成功登录的记录清单 244 21.2.4 查找安全漏洞 244 21.2.5 密切注意系统安全性方面的进展 244 21.2.6 确定是否需要一堵防火墙 245 21.2.7 强化对网络驱动器访问的控制 246 21.2.8 过滤向外发送的数据包 246 21.2.9 安装ipchains 247 21.2.10 在重启动/关机之前保存数据 包过滤规则 248 21.2.11 开机引导后恢复数据包过滤 规则 248 21.2.12 安装SOCKS 248 21.2.13 安装代理服务器程序 249 21.2.14 配置SOCKS 249 21.2.15 设置Linux机器通过代理防火墙 250

2008-12-31

TCP/IP技术大全(pdf文档)

本资料为pdf文档,包括43章 01-TCP/IP基础 02-TCP/IP和Internet 03-TCP/IP概述 04-IP网络中的名字和地址 05-ARP和RARP 06-DNS:名字服务器 07-WINS 08-地址发现协议(BOOTP和DHCP) 09-IP协议家族 10-IPv6 11-IP网络中的路由 12-理解RFC1058 13-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14-网关协议 15-互联网打印协议 16-LDAP:目录服务 17-远程访问协议 18-防火墙 19-IP安全 20-一般配置问题 …………

2008-12-31

JavaScript与HTML实用教程

JavaScript与HTML实用教程,pdf文档,值得初学者下载和收藏

2008-12-31

AutoCAD 2000三维造型

AutoCAD 2000涉及的三维功能比以往更广泛,使用本书学会三维造型技术比以往更容易。本书包含了与三维空间和三维造型有关的70条AutoCAD命令,是自学AutoCAD 三维方面的理想书籍。有了本书,你将不再需要其他资料!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以及易于理解的阐述将帮助你学到AutoCAD的每个三维特性,学会如何构造真正的三维对象。利用本书所附光盘中的三维模型图形文件能使你迅速提高作图能力。 目 录 译者的话 前言 第1章 三维AutoCAD 1 1.1 三维和二维之间的差异 1 1.2 常用的三维术语 4 1.2.1 模型 4 1.2.2 线框模型 4 1.2.3 表面模型 4 1.2.4 实体模型 4 1.2.5 渲染 5 1.3 使用三维的理由 5 1.4 AutoCAD的三维能力 6 1.5 AutoCAD的局限 6 复习题 8 第2章 在三维空间操作 10 2.1 三维坐标系 10 2.2 右手定则 11 2.3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的比较 12 2.4 在三维空间确定点 12 2.4.1 点输入设备 12 2.4.2 输入X、Y和Z坐标 12 2.4.3 使用点过滤 12 2.4.4 输入柱面坐标 13 2.4.5 输入球面坐标 13 2.5 使用坐标系的作用 13 2.6 用户坐标系图标 14 2.7 UCSICON命令 15 2.7.1 ON选项 15 2.7.2 OFF选项 15 2.7.3 ALL选项 15 2.7.4 NOORIGIN选项 15 2.7.5 ORIGIN选项 16 2.7.6 相关命令 16 2.7.7 相关系统变量 16 2.8 在三维空间确定方向的方式 16 2.9 设置三维空间视点 17 2.10 VPOINT命令 18 2.10.1 COORDINATES选项 18 2.10.2 ROTATE选项 18 2.10.3 COMPASS 和TRIPOD选项 19 2.10.4 相关命令 21 2.10.5 相关系统变量 21 2.10.6 练习:输入三维点和使用 VPOINT 21 2.11 PLAN命令 23 2.11.1 CURRENT UCS选项 24 2.11.2 UCS选项 24 2.11.3 WORLD选项 24 2.11.4 相关命令 24 2.11.5 相关系统变量 25 2.11.6 应用实例 25 2.12 DDVPOINT命令 25 2.13 3DORBIT命令 …26 2.13.1 相关命令 27 2.13.2 相关系统变量 27 2.14 用户坐标系 28 2.15 ELEV命令 28 2.15.1 新的当前标高 28 2.15.2 厚度 29 2.15.3 相关命令 29 2.15.4 相关系统变量 29 2.15.5 应用实例 29 2.16 UCS命令 30 2.16.1 NEW选项 30 2.16.2 MOVE选项 32 2.16.3 ORTHOGRAPHIC选项 32 2.16.4 PREV选项 33 2.16.5 RESTORE选项 33 2.16.6 SAVE选项 33 2.16.7 DEL选项 33 2.16.8 APPLY选项 33 2.16.9 ?选项 34 2.16.10 WORLD选项 34 2.16.11 相关命令 34 2.16.12 相关系统变量 34 2.16.13 练习:使用UCS命令 35 2.16.14 练习:构造一个三维线框 模型 37 2.17 UCSMAN命令 42 2.17.1 Named UCSs选项卡 42 2.17.2 Orthographic UCSs选项卡 43 2.17.3 Settings选项卡 44 2.18 View命令 44 2.19 多平铺视口 46 2.19.1 平铺视口特性 46 2.19.2 使用平铺视口 47 2.19.3 视口和用户坐标系 47 2.20 Viewports(VPORTS)命令 48 2.21 New Viewports(新视口)选项卡 48 2.21.1 Standard viewports(标准视口) 49 2.21.2 Preview(预览) 49 2.21.3 New name(新名) 49 2.21.4 Apply to(应用) 49 2.21.5 Setup(设置) 49 2.21.6 Change view to(改变视口为) 50 2.22 Named Viewports(已命名视口) 选项卡 50 2.23 命令行选项 51 2.23.1 JOIN(合并)选项 51 2.23.2 ?选项 51 2.23.3 相关命令 52 2.23.4 相关系统变量 53 2.23.5 练习:构造一个简单的三维线 框模型 53 复习题 56 第3章 构造线框模型 60 3.1 创建线框模型 60 3.2 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对象 61 3.2.1 POINT命令 61 3.2.2 LINE命令 61 3.2.3 RAY命令 61 3.2.4 XLINE命令 61 3.2.5 MLINE命令 61 3.2.6 CIRCLE命令 61 3.2.7 ARC命令 62 3.2.8 POLYLINE命令 62 3.2.9 SOLID命令 62 3.2.10 TRACE命令 62 3.2.11 HATCH命令 62 3.3 在三维空间编辑二维对象 62 3.3.1 MOVE和COPY命令 63 3.3.2 M IRROR命令 63 3.3.3 ROTATE命令 63 3.3.4 ARRAY命令 64 3.3.5 BREAK命令 64 3.3.6 FILLET和CHAMFER命令 64 3.3.7 EXTEND和TRIM命令 65 3.4 专用的三维编辑命令 67 3.5 ALIGN命令 67 3.5.1 相关命令 70 3.5.2 相关系统变量 70 3.6 ROTATE3D命令 70 3.6.1 2POINTS选项 70 3.6.2 OBJECT选项 71 3.6.3 LAST选项 71 3.6.4 VIEW选项 71 3.6.5 XAXIS/YAXIS/ZAXIS选项 71 3.6.6 相关命令 71 3.6.7 相关系统变量 71 3.6.8 应用实例 72 3.7 MIRROR3D命令 73 3.7.1 3POINT选项 73 3.7.2 PLANE BY OBJECT (由对象 确定平面)选项 73 3.7.3 LAST选项 74 3.7.4 ZAXIS选项 74 3.7.5 VIEW选项 74 3.7.6 XY/YZ/ZX选项 74 3.7.7 相关命令 75 3.7.8 相关系统变量 75 3.7.9 应用实例 75 3.8 3DARRAY命令 77 3.8.1 矩形阵列 77 3.8.2 圆形阵列 78 3.8.3 相关命令 78 3.8.4 相关系统变量 78 3.9 在三维空间中的三维曲线 78 3.10 3DPOLY命令 79 3.10.1 ENDPOINT OF LINE选项 79 3.10.2 UNDO选项 80 3.10.3 CLOSE选项 80 3.10.4 相关命令 80 3.10.5 相关系统变量 80 3.10.6 练习:绘制一个三维螺旋线 线框 80 3.11 应用于三维多段线的PEDIT命令 83 3.11.1 CLOSE/OPEN选项 83 3.11.2 EDIT VERTEX选项 84 3.11.3 SPLINE CURVE选项 86 3.11.4 DECURVE选项 86 3.11.5 UNDO选项 86 3.11.6 EXIT选项 86 3.11.7 相关命令 86 3.11.8 相关系统变量 86 3.12 样条曲线基础理论 87 3.13 SPLINE命令 89 3.13.1 ENTER FIRST POINT 89 3.13.2 ENTER POINT 90 3.13.3 CLOSE选项 90 3.13.4 FIT TOLERANCE选项 90 3.13.5 OBJECT选项 90 3.13.6 相关命令 90 3.13.7 相关系统变量 91 3.13.8 练习:绘制非封闭的二维 样条曲线 91 3.14 SPLINEDIT命令 95 3.14.1 FIT DATA选项 96 3.14.2 CLOSE选项 99 3.14.3 OPEN选项 99 3.14.4 MOVE VERTEX选项 100 3.14.5 REFINE选项 100 3.14.6 REVERSE选项 102 3.14.7 UNDO选项 102 3.14.8 相关命令 102 3.14.9 相关系统变量 102 3.14.10 练习:编辑一样条曲线 102 3.15 练习 104 复习题 107 第4章 表面造型 109 4.1 表面造型 109 4.2 AutoCAD曲面的特征 109 4.3 平面 113 4.4 3DFACE命令 114 4.4.1 相关命令 116 4.4.2 相关系统变量 116 4.4.3 应用实例 116 4.4.4 练习 118 4.5 PFACE命令 122 4.5.1 相关命令 124 4.5.2 相关系统变量 124 4.5.3 应用实例 124 4.5.4 练习:用三维多边形网格给线 框模型加表面 125 4.6 修改三维平面 127 4.7 EDGE命令 127 4.7.1 SELECT EDGE选项 127 4.7.2 DISPLAY选项 128 4.7.3 相关命令 129 4.7.4 相关系统变量 129 4.7.5 应用实例 …129 4.8 三维多边形网格 129 4.9 RULESURF命令 130 4.9.1 相关命令 132 4.9.2 相关系统变量 132 4.9.3 练习:给显示器外壳加直纹面 132 4.10 TABSURF命令 134 4.10.1 相关命令 135 4.10.2 相关系统变量 135 4.10.3 练习:使用TABSURF命令 135 4.11 REVSURF命令 137 4.11.1 相关命令 139 4.11.2 相关系统变量 139 4.11.3 应用实例 139 4.11.4 练习 140 4.12 EDGESURF命令 142 4.12.1 相关命令 143 4.12.2 相关系统变量 143 4.12.3 练习 143 4.13 3DMESH命令 147 4.13.1 相关命令 147 4.13.2 相关系统变量 147 4.13.3 练习:使用3DMESH命令 147 4.14 3D命令 149 4.15 修改多边形网格曲面 154 4.16 PEDIT命令 155 4.16.1 EDIT VERTEX选项 155 4.16.2 SMOOTH SURFACE选项 156 4.16.3 DESMOOTH SURFACE 选项 156 4.16.4 MCLOSE/MOPEN选项 156 4.16.5 NCLOSE/NOPEN选项 156 4.16.6 UNDO选项 156 4.16.7 相关命令 158 4.16.8 相关系统变量 158 4.16.9 练习:光滑三维曲面 158 4.17 查看三维曲面 159 4.18 HIDE命令 160 4.18.1 相关命令 161 4.18.2 相关系统变量 161 4.19 SHADEMODE命令 161 4.19.1 2DWIREFRAME 162 4.19.2 3DWIREFRAME 162 4.19.3 HIDDEN 162 4.19.4 FLAT 163 4.19.5 GOURAUD 163 4.19.6 FLAT+EDGES 164 4.19.7 GOURAUD+EDGES 164 4.19.8 相关命令 165 4.19.9 相关系统变量 165 4.20 DVIEW命令 165 4.20.1 POINT Selection 167 4.20.2 CAMERA 167 4.20.3 TARGET 167 4.20.4 DISTANCE 167 4.20.5 POINTS 168 4.20.6 PAN 169 4.20.7 ZOOM 169 4.20.8 TWIST 170 4.20.9 CLIP 171 4.20.10 HIDE 172 4.20.11 OFF 172 4.20.12 UNDO 172 4.20.13 相关命令 173 4.20.14 相关系统变量 173 4.21 3D ORBIT的相关命令 174 4.22 构造透视视图和剪裁平面 176 4.23 练习 178 复习题 …183 第5章 实体模型 186 5.1 实体建模 186 5.2 基本三维实体 189 5.3 BOX命令 189 5.3.1 CORNER OF BOX 选项 190 5.3.2 CENTER 选项 190 5.4 WEDGE命令 192 5.4.1 CORNER OF WEDGE选项 192 5.4.2 Center 选项 193 5.5 CYLINDER命令 194 5.5.1 CENTER POINT 选项 194 5.5.2 ELLIPTICAL 选项 195 5.6 CONE命令 197 5.6.1 CENTER POINT 选项 197 5.6.2 ELLIPTICAL 选项 198 5.7 SPHERE命令 200 5.7.1 RADIUS 选项 200 5.7.2 DIAMETER 选项 200 5.8 TORUS命令 201 5.9 基于母线生成的实体 203 5.10 REVOLVE命令 204 5.10.1 START POINT OF AXIS 选项 205 5.10.2 OBJECT 选项 205 5.10.3 X 选项 205 5.10.4 Y 选项 205 5.10.5 应用实例 206 5.11 EXTRUDE命令 207 5.11.1 HEIGHT OF EXTRUSION 选项 207 5.11.2 PATH 选项 208 5.11.3 应用实例 210 5.12 编辑实体 211 5.13 布尔操作 211 5.14 UNION命令 212 5.15 SUBTRACT命令 214 5.16 INTERSECT命令 218 5.16.1 相关命令INTERFERE 219 5.16.2 练习:使用INTERSECT 219 5.17 单个对象的修改操作 222 5.18 FILLET命令 223 5.18.1 SELECT EDGE 选项 223 5.18.2 CHAIN 选项 223 5.18.3 RADIUS 选项 224 5.18.4 练习:使用FILLET 226 5.19 CHAMFER命令 226 5.19.1 SELECT EDGE 选项 227 5.19.2 LOOP 选项 227 5.19.3 练习:使用CHAMFER 228 5.20 SLICE命令 229 5.20.1 3POINTS 选项 230 5.20.2 OBJECT 选项 230 5.20.3 ZAXIS 选项 230 5.20.4 VIEW 选项 230 5.20.5 XY 选项 230 5.20.6 YZ 选项 231 5.20.7 ZX 选项 231 5.20.8 相关命令SECTION 231 5.20.9 练习:剖切一个实体 231 5.21 编辑三维实体 234 5.22 SOLIDEDIT命令 235 5.22.1 FACE EDITING OPTIONS 选项 235 5.22.2 EDGE EDITING OPTIONS 选项 240 5.22.3 BODY EDITING OPTIONS 选项 240 5.22.4 相关系统变量SOLIDCHECK 242 5.23 控制三维实体的外观 242 5.24 系统变量ISOLINES 242 5.25 系统变量DISPSILH 243 5.26 系统变量FACETRES 243 5.27 系统变量FACETRATIO 244 5.28 实体分析 245 5.29 MASSPROP命令 246 5.29.1 SOLIDS 选项 246 5.29.2 REGIONS 选项 247 5.30 AREA命令 249 5.31 INTERFERE命令 259 5.31.1 相关命令INTERSECT 250 5.31.2 练习:检查配合和位置 250 5.32 SECTION命令 252 5.32.1 相关命令SLICE 252 5.32.2 练习:使用SECTION命令 252 5.33 练习:实体建模 252 复习题 255 第6章 图纸空间与二维输出 260 6.1 图纸空间与模型空间 260 6.2 图纸空间布局 262 6.3 LAYOUT命令 263 6.3.1 COPY选项 263 6.3.2 DELETE选项 264 6.3.3 NEW选项 264 6.3.4 TEMPLATE选项 264 6.3.5 RENAME选项 264 6.3.6 SAVEAS选项 264 6.3.7 SET选项 264 6.4 PAGESETUP命令 265 6.5 LAYOUTWIZARD命令 266 6.6 浮动视口的操作 267 6.7 VPORTS命令(对话框形式) 268 6.8 VPORTS命令(命令行方式) 268 6.9 MVIEW命令 268 6.9.1 SPECIFY CORNER POINT选项 269 6.9.2 ON选项 269 6.9.3 OFF选项 269 6.9.4 FIT选项 269 6.9.5 HIDEPLOT选项 269 6.9.6 LOCK选项 269 6.9.7 OBJECT选项 269 6.9.8 POLYGONAL选项 270 6.9.9 RESTORE选项 270 6.9.10 2选项 271 6.9.11 3选项 271 6.9.12 4选项 271 6.10 VPCLIP命令 272 6.10.1 POLYGONAL选项 272 6.10.2 CLIPPING OBJECT选项 272 6.10.3 DELETE选项 272 6.10.4 相关系统变量 273 6.11 图纸空间与模型空间的切换 273 6.12 在浮动视口中建立3D模型的视图 274 6.13 MVSETUP命令 277 6.13.1 ALIGN选项 277 6.13.2 CREATE选项 277 6.13.3 Scale viewports选项 278 6.13.4 OPTIONS选项 278 6.13.5 TITLE BLOCK选项 278 6.14 对象可见性控制 280 6.15 VPLAYER命令 281 6.15.1 ?选项 281 6.15.2 FREEZE选项 281 6.15.3 THAW选项 282 6.15.4 RESET选项 282 6.15.5 NEWFRZ选项 282 6.15.6 VPVISDFLT选项 283 6.15.7 相关命令 283 6.15.8 相关系统变量 283 6.16 为3D模型注释和标注尺寸 284 6.16.1 在模型空间标注尺寸 285 6.16.2 在图纸空间标注尺寸 287 6.16.3 输出图纸空间的图纸 288 6.17 图纸空间中的实体模型 289 6.18 SOLPROF命令 290 6.18.1 DISPLAY HIDDEN PROFILE LINES ON SEPARATE LAYER 选项 290 6.18.2 PROJECT PROFILE LINES ONTO A PLANE选项 290 6.18.3 DELETE TANGENTIAL EDGES选项 290 6.18.4 相关命令 291 6.18.5 相关系统变量 291 6.18.6 练习:使用SOLPROF命令 291 6.19 SOLVIEW命令 293 6.19.1 UCS选项 294 6.19.2 ORTHO选项 295 6.19.3 AUXILIARY选项 296 6.19.4 SECTION选项 296 6.19.5 练习:用SOLVIEW命令制 作剖视图 297 6.20 SOLDRAW命令 299 6.21 练习:SOLVIEW和SOLDRAW 命令的补充练习 305 复习题 307 第7章 渲染 309 7.1 什么是渲染 309 7.2 位图文件 310 7.3 渲染 311 7.4 RENDER命令 312 7.4.1 Rendering Type(渲染类型) 313 7.4.2 Scene to Render(渲染场景) 314 7.4.3 Rendering Procedure(渲染过程) 315 7.4.4 Light Icon Scale(灯光图标比例) 315 7.4.5 Smoothing Angle(平滑角度) 315 7.4.6 Rendering Options(渲染选项) 316 7.4.7 Destination(渲染输出) 317 7.4.8 Sub Sampling(采样) 317 7.4.9 Background(背景) 318 7.4.10 Fog/Depth Cue(雾度) 318 7.4.11 Render(渲染) 318 7.4.12 与渲染相关的命令 318 7.5 RPREF命令 319 7.6 BACKGROUND命令 319 7.6.1 Solid/Gradient/Image/Merge(填充/ 渐变/图像/合并) 319 7.6.2 Colors(颜色) 320 7.6.3 Preview(预览) 321 7.6.4 Image(图像) 321 7.6.5 Environment(环境) 321 7.6.6 Horizon、Height、Rotation(水平、 高度和旋转) 322 7.7 SAVEIMG命令 323 7.8 STATS命令 323 7.9 光源 325 7.9.1 曲面、光源和明暗度 325 7.9.2 光源的特性 326 7.9.3 AutoCAD光源类型 327 7.9.4 AutoCAD的阴影 330 7.10 LIGHT命令 332 7.10.1 Lights(光源) 332 7.10.2 North Location(北向定位) 332 7.10.3 Ambient Light(环境光) 333 7.10.4 New(新光源) 333 7.11 新建/修改平行光对话框 333 7.11.1 Light Name(光源名称) 333 7.11.2 Intensity(光强度) 334 7.11.3 Color(颜色) 334 7.11.4 Azimuth and Altitude(方位角 和高度) 334 7.11.5 Light Source Vector(光源矢量) 334 7.11.6 Sun Angle Calculator(日光角 度计算器) 334 7.11.7 Shadows(阴影) 334 7.12 新建/修改点光源对话框 335 7.12.1 Light Name(光源名称) 335 7.12.2 Intensity(光强度) 335 7.12.3 Attenuation(衰减) 336 7.12.4 Position(位置) 336 7.12.5 Color(颜色) 336 7.12.6 Shadows(阴影) 336 7.13 新建/修改聚光光源对话框 336 7.13.1 Light Name(光源名称) 337 7.13.2 Intensity(光强度) 337 7.13.3.Attenuation(衰减) 337 7.13.4.Hotspot/Falloff(强光区和 弱光区) 337 7.13.5 Position(位置) 337 7.13.6 Color(颜色) 337 7.13.7 Shadows(阴影) 337 7.13.8 相关命令 338 7.13.9 相关系统变量 338 7.14 场景命令 338 7.15 材质 343 7.15.1 光源与材质之间的关系 343 7.15.2 材质贴图 345 7.15.3 样板材质(Template Materials) 347 7.15.4 使用材质(Working With Materials) 348 7.16 RMAT命令 349 7.16.1 Preview(预览按钮) 349 7.16.2 Materials Library(材质库 按钮) 349 7.16.3 Select(选择按钮) 349 7.16.4 Modify(修改按钮) 350 7.16.5 Duplicate(复制按钮) 350 7.16.6 New(新建按钮) 350 7.16.7 Attach(附加按钮) 350 7.16.8 Detach(分离按钮) 350 7.16.9 By Aci(按颜色指定材质按钮) 350 7.16.10 By Layer(按层指定 材质按钮) 350 7.16.11 New/Modify Standard Material (新建/修改标准材质对话框) 351 7.16.12 New/Modify Marble Material (新建/修改大理石材质) 353 7.16.13 New/Modify Wood Material (新建/修改木材材质) 354 7.16.14 New/Modify Granite Material (新建/修改花岗岩材质) 354 7.16.15 相关命令 355 7.16.16 相关系统变量 355 7.17 显示对象材质类型命令 (SHOWMAT) 356 7.18 材质库管理命令(MATLIB) 356 7.18.1 相关命令 357 7.18.2 相关系统变量 357 7.19 设置渲染对象几何特性命令 (SETUV) 357 7.20 调节平面型坐标 358 7.21 调节柱面坐标 359 7.22 调节球面坐标 360 7.23 调节UVW坐标 361 7.24 调整对象位图的布置 362 7.25 配景对象 368 7.26 LSNEW命令 369 7.27 LSEDIT命令 372 7.28 LSLIB命令 372 7.28.1 相关命令 373 7.28.2 练习:美化3D房屋 373 7.29 FOG命令 375 7.29.1 相关命令 376 7.29.2 练习:使用雾化 376 复习题 378

2008-11-24

Word 2002 中文版概述

内 容 简 介 Word 2002是微软公司推出的 Word最新版本,它在Word 2000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功能,本书在介绍Word 2002各种文字处理功能的同时,通过大量的实例详尽地介绍了这些新增功能,是读者学习Word 2002的基础实用教程。 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Word 2002特色及新功能介绍,基本编辑技术,Word 2002中的表格处理,图文混排,怎样在Word 2002中处理长文档,Word 2002的高级功能运用,域和宏的使用以及怎样用Word 2002编辑Web页。 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层次分明,实例丰富,在介绍Word 2002的各种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了使用Word 2002的大量实用操作技巧,使读者更加容易地掌握Word 2002的各种应用。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自学教学参考书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的即学即用教材,也可供计算机初学者作为使用参考手册。 系列盘书 : 盘书名 文本著作者 CD制作者 CD测试者 责任编辑 出版、发行者 地址 经销 : : : : : : : :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 希望多媒体开发中心 希望多媒体测试部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北京中关村大街26号,100080 网址: www.bhp.com.cn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话: 010-62562329, 62541992, 62637101, 62637102, 62633308, 62633309 (图书发行和技术支持) 010-62613322-215(门市) 010-62547735(编辑部) 各地新华书店、软件连锁店 排版 CD生产者 文本印刷者 开本 / 规格 版次 / 印次 本版号 定价 : : : : : : : 希望图书输出中心 北京中新联光盘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双青印刷厂 787毫米×1092毫米 开本 印张 千字 2001年 月第 版 2001年 月第 次印刷 00.00元. 说明:凡我社光盘配套图书若有自然破损、缺页、倒页、脱页,本社负责调换。

2008-11-24

Outlook 2002入门

Outlook 2002是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最近推出的Microsoft Office XP套装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Microsoft Office XP个人信息管理与通信解决方案,Outlook 2002为用户提供了实现智能化工作的强大工具,上市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用户的广泛青睐。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迅速的掌握Outlook 2002的操作方法,作者编写本书。书中融合理论和实践,深入浅出,全面详尽地介绍了Outlook 2002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实用性很强。 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Outlook 2002的基本知识, Outlook 2002中信息服务的设置方法,在Outlook 2002中收发电子邮件、管理联系人信息、安排约会和会议、安排任务、记录日记、使用电子便笺以及Outlook 2002与其他Office XP组件之间的结合。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具有易学易用、简洁明了的特点,适合于初识Outlook的初级用户和对Outlook有一定基础的中级用户使用,也可以作为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2008-11-24

CAV(中国音像)网络系统建议书

第一章 概 述 3 第一节、项目分析 3 第二节、系统设计原则 4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6 第一节、系统结构 6 第二节、系统功能 7 第三章 网络交易系统设计 9 第一节、网络交易系统技术分析 9 一、EDI 9 二、EC 11 三、交易系统总体设计 11 第二节、面向CAV会员的网络交易服务 13 一、系统结构 13 二、用户管理子系统 15 三、商品信息服务子系统 16 四、商品交易服务子系统 16 五、交易数据库的设计 17 六、会员交易系统安全策略 17 第三节、面向非会员的网络交易服务 --- 网络音像商场系统 19 第四节、交易管理系统 43 第四章 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44 第一节、信息服务系统结构 44 第二节、信息服务系统内容设计 45 第五章 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8 第一节、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48 第二节、综合办公事务系统 49 第三节、财务管理系统 51 第四节、人事管理系统 54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55 第一节、广域网设计 55 第二节、局域网设计 56 一、系统结构 56 二、用户接入子系统 57 三、网络互联子系统 58 四、系统服务子系统 58 第三节、IP地址与域名规划 59 第四节、系统安全策略 61 一、网络物理安全 61 二、网络结构安全 62 三、操作系统安全 62 四、应用层安全 63 五、信息源安全 63 六、用户安全 64 第五节、网络管理系统 65 一、网络管理系统综述 65 二、网络管理协议 65 三、网络管理平台 69 四、网管系统实施 70 第六节、主机系统设计 72 第七章 工程实施与技术服务 77 第一节.工程项目管理 77 第二节 技术支持服务 82 第三节 用户培训 83

2008-11-24

财政办公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章 用户需求分析 5 1.1 系统应用分析 5 1.1.1 财政系统内部网应用提供功能 5 1.1.2 财政系统内部网对主机系统的主要要求 6 1.1.3财政系统内部网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应满足的要求 6 1.1.4财政系统内部网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6 1.1.5财政系统内部网遵循的原则 6 1.1.6 系统集成所共同追求的设计目标 7 第二章 网络规划 9 2.1 目前各主流网络结构概述 9 2.1.1交换以太网技术…………………………………………………………………………….9 2.1.2 快速以太网技术 10 2.1.3 千兆以太网技术 10 2.2 网络总体规划 11 第三章 网络总体设计方案 12 3.1财政系统内部网拓扑结构的总体描述 12 3.2财政系统内部网采用的协议标准 15 3.3财政系统内部网采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15 第四章 网络架构中的产品定型 16 4.1 网络设备定型 16 4.1.1接入交换机的定型 16 4.1.2服务器网卡的定型 17 4.1.3 服务器的定型 17 4.2财政系统内部网络出口设备定型 18 4.2.1 保护财政系统内部网的第一道防线——路由器的定型 18 4.3 主要网络产品特点 19 4.3.1 接入交换机的简介 19 4.3.2扩展模块简介……………………………………………………………………………..20 4.4 网络系统平台 20 4.5 利用EXCHANGESERVER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22 4.6 安全系统——防火墙 22 4.7 方案设计特点 23 未来的考虑 24 第五章 财政办公管理功能的实现………………………………….. 第六章 公司背景及项目管理组织纲要 25

2008-11-24

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IP Phone业务实施方案建议书

从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滋长,尤其是近几年来,INTERNET的普及更是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根本上来说,INTERNET正改变着人们的通信交流方式。作为数据网络的典型代表和发展趋势,INTERNET提供给人们更为广泛的信息传输手段,可以说您如果拥有了INTERNET您就可以拥有一切。 在传统的通信方式中,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占主导地位,在数据网络初步形成以前,电话网承担着语音甚至数据传输的大部分业务。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电话网和数据网共同并肩走过的几十年中,数据网络正日见发挥威力并促使电话网与之结合为一体。数据网络的发展最终以实现“三网合一(电话网、数据网、有线电视网)”的宏伟目标,这个统一的网络将为我们提供更为强大功能、更为经济的通信方式。 95年以来,人们开始致力于改变语音的传输方式,试图利用数据网络的显著优势,在数据网络上进行语音的实时传输。当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各种国际标准尚未完善,这些开路先锋们在完全依靠软件和主机CPU的情况下艰难地行进,先后出现了基于PC至PC以及PC至Phone的实时语音系统。这类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开始,也促使人们投入更大的热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尽管这类系统在当时并不完善,语音质量也差强人意,但随着此类技术的不断涌现,如引进DSP技术以减轻CPU负荷、不同的语音压缩及编码以减少网络带宽以及网络传输中回音消除技术等等,到目前为止,单一系统的语音质量已基本达到商用标准,在网络带宽可以保证的情况下则完全可以与PSTN相媲美。从现在开始,真正令人兴奋的时刻开始到来。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INTERNET电话的优势:  分布范围广  流动性大  价格低廉  寻址方便  系统开放性好  带宽要求低 诸如此类的优势将进一步推动INTERNET电话的飞速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型的通信公司纷纷致力于INTERNET电话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使得INTERNET电话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NeTrue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看好并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发工作,以其独特的技术和联盟优势适时推出其INTERNET电话网关系统-NeTruePhone,为各大电信运营公司提供INTERNET电话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提供此“INTERNET电话业务方案建议书”。

2008-11-24

长天公司IP电话项目方案

NPS系列网关是珠海斯瑞捷3JET有限公司于1999年全线推出,面向21世纪的网络电话服务平台,系统设计和集成基于多种国际网关产品的应用经验,融合当前网络通讯的最新技术,属于领域内同类产品新生代的先进系统。 系统设计特意考察和测试了中国的特殊网络传输环境,采用适合国内环境的通话编码补音法和时延调节等专利技术,极大降低了对网络环境的要求,具备良好的网络适应性,在进行大陆与国际客户实时通话方面,通话语音质量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同时基于Web-base和JAVA-base的管理系统提供理想的控制维护界面,远程管理检测能力,极大降低运行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它提供的是一种真正从“电话到电话”的网络电话服务,完全实现普通电话的功能(单点对多点、多点对单点、普通拨号、随时通话等)。使用方便灵活,具有自动识别和网间转换、分帐、计费、流水档案记录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功能。 系统设计的专业化和国内集成特点,利于提供适用客户具体需求的特殊扩展性设计群件,保证产品系统的平滑升级和无缝过渡。3JET公司在中国基于珠海、北京、A等地的技术保障体系,面向国内提供强大快捷的技术支持服务。

2008-11-24

中国网通voip工程承载网网络实施方案

1 CNC现有网络系统 3 1.1现有VOIP网络系统 3 1.2现有IP承载网络系统 4 2.CNC VOIP-NET网络总体方案设计 7 2.1CNCVOIP-NET路由设计 7 2.2 IP地址划分原则 10 3域名方案设计 14 3.1域名解析原则: 14 3.2节点域名表 14 4 典型节点拓扑设计 15

2008-11-24

太极集团销售管理系统建设规划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面对市场需求能迅速响应;在缩短供货期、削减成本方面,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这样的能力,不仅可把握转瞬即势的商机,而且还会创造出新的商机。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良好、高质量的管理可以节约资源、监控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综合生产应用管理系统以MRP技术为依托,广泛适用于订货生产、储备生产等各种不同的生产。利用丰富的子模块群,能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构造出更细致的应用形式。它以子系统的形式提供从生产计划到成本管理等与生产活动相关的各种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即可阶段性循序渐进的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也可以一步到位实现全方位的现代化生产管理,并且可灵活的向销售、财务等其它主干业务扩展。

2008-11-24

大连商业系统集成方案

前 言 第一章 项目背景 第二章 总体规划依据及设计原则 第三章 商场情况及需求分析 第四章 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第五章 系统配置及报价 第六章 培训与服务 第七章 项目实施方案

2008-11-24

利用Vmware来搭建单机多系统的测试环境

在没有 VMware 这个神奇软件之前,如果我们想要在本地计算机安装两个系统的话就 必须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的来,不仅安装过程十分的麻烦而且以后的维护也不方便,在两个 系统中切换的使用时间也太长了。后来看到了VMware 这个东西,一切就变得如此简单了, 我们可以自由的在本地WINDOWS环境下安装任意多个系统,没有任何限制,装一个LINUX 就好象装一套OFFICE 一样容易,而且当你想卸载这个LINUX 的时候只要简单的删除一个 文件夹就好了,不再像以前还要涉及讨厌的各种硬盘的分区表,动不动就把整个系统搞瘫痪。 其实最重要的是,有时候我们往往需要两套系统来同时做测试和演示。比如看看网卡 上的数据包是如何构造,新的攻击程序效果如何等等,很多程序并不是在WINDOWS 下运 行的我们需要一个LINUX 来编译他,不可能总是去找攻击跳板来实现(费时费力)。这个 时候VMware 就能很好的帮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2008-11-24

高手进阶,终极内存技术指南——完整/进阶版

高手进阶,终极内存技术指南——完整/进阶版,共20篇

2008-11-24

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

本书简要介绍了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 ,以及利用该语言在各种层次上对数字系统的建模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帮助读者掌握语言本身和建模方法,对实际数字系统设计也很有帮助。本书是Verilog HDL的初级读本,适用于作为计算机、电子、电气及自控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的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什么是Verilog HDL? 1 1.2 历史 1 1.3 主要能力 1 第2章 HDL指南 4 2.1 模块 4 2.2 时延 5 2.3 数据流描述方式 5 2.4 行为描述方式 6 2.5 结构化描述形式 8 2.6 混合设计描述方式 9 2.7 设计模拟 10 第3章 Verilog语言要素 14 3.1 标识符 14 3.2 注释 14 3.3 格式 14 3.4 系统任务和函数 15 3.5 编译指令 15 3.5.1 `define和`undef 15 3.5.2 `ifdef、`else 和`endif 16 3.5.3 `default_nettype 16 3.5.4 `include 16 3.5.5 `resetall 16 3.5.6 `timescale 16 3.5.7 `unconnected_drive和 `nounconnected_drive 18 3.5.8 `celldefine 和 `endcelldefine 18 3.6 值集合 18 3.6.1 整型数 18 3.6.2 实数 19 3.6.3 字符串 20 3.7 数据类型 20 3.7.1 线网类型 20 3.7.2 未说明的线网 23 3.7.3 向量和标量线网 23 3.7.4 寄存器类型 23 3.8 参数 26 第4章 表达式 28 4.1 操作数 28 4.1.1 常数 28 4.1.2 参数 29 4.1.3 线网 29 4.1.4 寄存器 29 4.1.5 位选择 29 4.1.6 部分选择 29 4.1.7 存储器单元 30 4.1.8 函数调用 30 4.2 操作符 30 4.2.1 算术操作符 31 4.2.2 关系操作符 33 4.2.3 相等关系操作符 33 4.2.4 逻辑操作符 34 4.2.5 按位操作符 35 4.2.6 归约操作符 36 4.2.7 移位操作符 36 4.2.8 条件操作符 37 4.2.9 连接和复制操作 37 4.3 表达式种类 38 第5章 门电平模型化 39 5.1 内置基本门 39 5.2 多输入门 39 5.3 多输出门 41 5.4 三态门 41 5.5 上拉、下拉电阻 42 5.6 MOS开关 42 5.7 双向开关 44 5.8 门时延 44 5.9 实例数组 45 5.10 隐式线网 45 5.11 简单示例 46 5.12 2-4解码器举例 46 5.13 主从触发器举例 47 5.14 奇偶电路 47 第6章 用户定义的原语 49 6.1 UDP的定义 49 6.2 组合电路UDP 49 6.3 时序电路UDP 50 6.3.1 初始化状态寄存器 50 6.3.2 电平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0 6.3.3 边沿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1 6.3.4 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混合行为 51 6.4 另一实例 52 6.5 表项汇总 52 第7章 数据流模型化 54 7.1 连续赋值语句 54 7.2 举例 55 7.3 线网说明赋值 55 7.4 时延 55 7.5 线网时延 57 7.6 举例 57 7.6.1 主从触发器 57 7.6.2 数值比较器 58 第8章 行为建模 59 8.1 过程结构 59 8.1.1 initial 语句 59 8.1.2 always语句 61 8.1.3 两类语句在模块中的使用 62 8.2 时序控制 63 8.2.1 时延控制 63 8.2.2 事件控制 64 8.3 语句块 65 8.3.1 顺序语句块 66 8.3.2 并行语句块 67 8.4 过程性赋值 68 8.4.1 语句内部时延 69 8.4.2 阻塞性过程赋值 70 8.4.3 非阻塞性过程赋值 71 8.4.4 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 72 8.5 if 语句 73 8.6 case语句 74 8.7 循环语句 76 8.7.1 forever 循环语句 76 8.7.2 repeat 循环语句 76 8.7.3 while 循环语句 77 8.7.4 for 循环语句 77 8.8 过程性连续赋值 78 8.8.1 赋值—重新赋值 78 8.8.2 force与release 79 8.9 握手协议实例 80 第9章 结构建模 83 9.1 模块 83 9.2 端口 83 9.3 模块实例语句 83 9.3.1 悬空端口 84 9.3.2 不同的端口长度 85 9.3.3 模块参数值 85 9.4 外部端口 87 9.5 举例 89 第10章 其他论题 91 10.1 任务 91 10.1.1 任务定义 91 10.1.2 任务调用 92 10.2 函数 93 10.2.1 函数说明部分 93 10.2.2 函数调用 94 10.3 系统任务和系统函数 95 10.3.1 显示任务 95 10.3.2 文件输入/输出任务 97 10.3.3 时间标度任务 99 10.3.4 模拟控制任务 99 10.3.5 定时校验任务 100 10.3.6 模拟时间函数 101 10.3.7 变换函数 102 10.3.8 概率分布函数 102 10.4 禁止语句 103 10.5 命名事件 104 10.6 结构描述方式和行为描述方式的 混合使用 106 10.7 层次路径名 107 10.8 共享任务和函数 108 10.9 值变转储文件 110 10.9.1 举例 111 10.9.2 VCD文件格式 112 10.10 指定程序块 113 10.11 强度 114 10.11.1 驱动强度 114 10.11.2 电荷强度 115 10.12 竞争状态 116 第11章 验证 118 11.1 编写测试验证程序 118 11.2 波形产生 118 11.2.1 值序列 118 11.2.2 重复模式 119 11.3 测试验证程序实例 123 11.3.1 解码器 123 11.3.2 触发器 124 11.4 从文本文件中读取向量 126 11.5 向文本文件中写入向量 127 11.6 其他实例 128 11.6.1 时钟分频器 128 11.6.2 阶乘设计 130 11.6.3 时序检测器 132 第12章 建模实例 136 12.1 简单元件建模 136 12.2 建模的不同方式 138 12.3 时延建模 139 12.4 条件操作建模 141 12.5 同步时序逻辑建模 142 12.6 通用移位寄存器 145 12.7 状态机建模 145 12.8 交互状态机 147 12.9 Moore有限状态机建模 150 12.10 Mealy型有限状态机建模 151 12.11 简化的21点程序 153 附录 语法参考 157 参考文献 172

2008-11-24

IP交换技术协议与体系结构

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概 述 第1章 引言 1 1.1 早期的路由功能 2 1.2 ATM与IP 4 1.3 IP交换 6 1.4 路由器IP交换 8 1.5 一个IP交换的标准 9 1.6 结论 10 第2章 TCP/IP、寻址和选路 12 2.1 TCP/IP的历史 12 2.2 TCP/IP体系结构和组成部分 13 2.3 IPv4头格式 15 2.4 IPv4寻址 16 2.4.1 子网划分 17 2.4.2 超网 18 2.5 IP选路和转发 18 2.6 路由协议 20 2.6.1 距离向量选路 21 2.6.2 链路状态选路 22 2.6.3 RIP 24 2.6.4 OSPF 24 2.6.5 BGP 25 2.7 TCP和UDP 26 更多的信息 27 第3章 新出现的TCP/IP协议 28 3.1 IP组播 28 3.1.1 D类寻址 29 3.1.2 IGMP 29 3.1.3 组播选路 30 3.1.4 组播路由协议 32 3.2 集成服务 32 3.2.1 IntServ模型 33 3.2.2 IntServ流类型 34 3.2.3 RSVP 34 3.2.4 其他的RSVP和集成服务方案 36 3.3 差分服务 37 3.3.1 DiffServ的模型和操作 37 3.3.2 DS字节的格式 39 3.4 IP安全性 40 3.4.1 IPsec安全关联 41 3.4.2 鉴权头和封装安全净荷 42 3.4.3 密钥管理 42 3.5 RTP/RTCP 42 3.6 IPv6 43 更多的信息 45 第4章 交换的概念和LAN交换技术 46 4.1 交换的概念 46 4.1.1 交换转发技术 47 4.1.2 交换通路控制 48 4.2 LAN交换 52 4.2.1 短径转发 53 4.2.2 存储转发 53 4.2.3 虚拟LAN和IEEE 802.1Q 54 4.2.4 IEEE 802.1p 58 4.3 LAN交换网络实例 60 更多的信息?61 第5章 WAN交换技术 62 5.1 帧中继 62 5.1.1 体系结构 62 5.1.2 DLCI 64 5.1.3 拥塞控制 64 5.1.4 RFC1490 65 5.1.5 帧中继网络实例 66 5.2 ATM 67 5.2.1 体系结构 67 5.2.2 虚通路和虚连接 68 5.2.3 信元格式 69 5.2.4 ATM寻址 69 5.2.5 AAL5格式 70 5.2.6 UNI信令 70 5.2.7 ATM的服务类型和流量管理 71 5.2.8 PNNI 72 5.2.9 ATM网络实例 74 更多的信息 74 第6章 IP交换的概念 76 6.1 定义和术语 76 6.1.1 IP交换机 76 6.1.2 IP交换机的入口和出口 77 6.1.3 直通路径 78 6.2 动力 79 6.3 IP交换的寻址模型 80 6.3.1 独立寻址 80 6.3.2 IP到VC 81 6.4 IP交换模型 81 6.4.1 叠加模型 81 6.4.2 对等模型 82 6.5 IP交换类型 83 6.5.1 流驱动的解决方案 83 6.5.2 拓扑驱动的解决方案 85 6.6 IP交换分类 86 更多的信息 87 第7章 ATM上的经典ip解决方案 88 7.1 体系结构 88 7.2 RFC1483 89 7.2.1 LLC/SNAP封装 89 7.2.2 VC复用 90 7.3 ATM上的经典IP和ARP 90 7.3.1 组件 90 7.3.2 地址解析 91 7.3.3 ATM上的经典 IP 和ARP网络实例 93 7.4 下一跳解析协议 93 7.4.1 组件 94 7.4.2 地址解析 95 7.4.3 NHRP网络实例 98 7.5 组播地址解析服务器 99 7.5.1 ATM上的组播 99 7.5.2 组件 100 7.5.3 地址解析 101 7.5.4 MARS网络实例 102 7.6 服务器高速缓存同步协议 103 7.7 ATM上的IPv6 105 更多的信息 106 第8章 LANE和MPOA 107 8.1 LAN仿真 V1.0 107 8.1.1 需求 108 8.1.2 组件 109 8.1.3 LANE连接 111 8.1.4 LANE地址解析和数据流 112 8.1.5 LANE网络实例 114 8.1.6 LANE与经典IP的比较 115 8.2 LANE V2.0 116 8.2.1 体系结构 116 8.2.2 新功能 116 8.3 ATM上的多协议 118 8.3.1 需求 118 8.3.2 组件 119 8.3.3 MPOA控制和数据流 120 8.3.4 地址解析和数据流 121 8.3.5 MPOA网络实例 122 更多的信息 123 第二部分 IP交换协议 第9章 IFMP与GSMP 125 9.1 体系结构 125 9.2 组件 127 9.3 Ipsilon数据流管理协议 129 9.3.1 IFMP重定向协议 129 9.3.2 数据流标记封装 130 9.4 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 131 9.4.1 消息类型 132 9.4.2 GSMP 版本2 133 9.5 IP交换实例 134 9.6 IP交换和组播 136 9.7 IP交换网络实例 136 更多的信息 137 第10章 CSR与FANP 138 10.1 体系结构 138 10.2 组件 140 10.3 CSR与ATM交换机的互操作 141 10.4 数据流属性通知协议 143 10.4.1 专用VC选择 144 10.4.2 VCID协商 144 10.4.3 数据流ID通知 145 10.4.4 专用VC刷新 145 10.4.5 专用VC删除 145 10.5 版本2的数据流属性通知协议 146 10.5.1 邻机发现 146 10.5.2 分布控制模式 147 10.5.3 入口控制模式 148 10.6 CSR和组播 149 10.7 CSR网络实例 149 更多的信息 150 第11章 标记交换 151 11.1 体系结构 152 11.2 组件 153 11.3 标记分配方法 155 11.3.1 下游分配 155 11.3.2 下游按需分配 156 11.3.3 上游分配 156 11.4 标记分布协议 157 11.4.1 TDP功能 157 11.4.2 TDP协议信息单元的类型 158 11.5 标记交换服务 159 11.5.1 基于目的地的选路 159 11.5.2 层次结构 160 11.5.3 ATM 160 11.5.4 组播 162 11.5.5 服务等级 163 11.5.6 显式选路 164 11.6 标记交换网络实例 165 更多的信息 166 第12章 ARIS 167 12.1 体系结构 168 12.2 组件 171 12.3 出口标识符 172 12.4 ARIS协议 174 12.4.1 消息类型 174 12.4.2 对象 175 12.4.3 交换通路的建立 176 12.5 环路避免 177 12.6 ARIS服务 178 12.6.1 出口汇聚 178 12.6.2 组播 178 12.6.3 显式选路 179 12.6.4 ATM 179 12.6.5 第二层隧道 180 12.6.6 服务分类 181 12.7 ARIS网络实例 181 更多的信息 182 第13章 其他解决方案 183 13.1 FastIP 183 13.2 交换式多协议服务 184 13.3 IP导航器 186 13.4 IPSOFACTO 187 13.5 虚拟网络交换 188 13.6 响应者发起的直通路径协议 189 13.7 DirectIP 190 13.8 AREQUIPA 191 第三部分 新的相关工作 第14章 大型交换式网络上的路由 193 14.1 问题 194 14.2 OSPF扩展 197 14.2.1 Opaque LSA 197 14.2.2 地址解析通告 198 14.3 PNNI扩展 200 14.3.1 PNNI扩充选路 200 14.3.2 代理PAR 202 14.3.3 综合的PNNI 204 更多的信息 206 第15章 多协议标签交换 207 15.1 体系结构 209 15.2 组件 212 15.3 标签分发协议 213 15.3.1 消息流 213 15.3.2 径流成员描述符 214 15.4 MPLS服务 214 15.4.1 ATM 215 15.4.2 业务量工程 217 15.4.3 QoS/COS 219 15.4.4 虚拟专用网络 220 15.4.5 组播 220 15.5 MPLS网络实例 221 15.6 MPLS与MPOA的比较 221 更多的信息 222 第16章 结束篇 223 16.1 变化的网络需求 223 16.2 流行的解决方案 224 16.3 IP交换能够为我们做什么? 228 第四部分 附 录 术语表 231

2008-11-24

IPSEC新一代因特网安全标准

IPSEC新一代因特网安全标准,pdf文档。

2008-11-24

samba工具使用指南:unix与windows网络互连

本书详细介绍了异构网络环境中不同的操作系统, Samba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Samba工具的使用,以及与Windows域系统和文件系统相关的问题。另外还讨论了Samba的安装、用户界面、安全机制、域名空间和故障调试及诊断。本书的配套光盘中提供了在异构网络环境中使用Windows 2000的所有工具。本书文字流畅,结构清晰,既可以作为初学者了解Samba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系统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使用Samba的参考书。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和系统规划 第1章 UNIX和Windows网络互连 1 1.1 系统规划 4 1.1.1 桌面客户议题 5 1.1.2 企业计算问题 5 1.1.3 域和Realms 5 1.1.4 口令 6 1.2 使用Samba共享资源 6 第2章 UNIX概述 7 2.1 服务和守护进程 7 2.2 init进程 9 2.3 网络互连 9 2.4 TCP/IP 9 2.5 寻址 10 2.6 域名服务 10 2.7 inetd 12 2.8 文件系统 14 2.9 目录结构 15 2.10 文件接口 16 2.11 NFS 17 2.12 打印 18 2.13 访问控制 18 2.13.1 口令 18 2.13.2 组 19 2.14 网络信息服务 19 2.15 Kerberos 20 2.16 小结 21 第3章 Windows概述 23 3.1 Windows NT体系结构 23 3.2 网络互连 24 3.2.1 NetBIOS 24 3.2.2 NetBT 24 3.2.3 域名服务 25 3.3 服务器消息块 27 3.4 通用Internet文件系统 28 3.5 对等网、工作组、域和森林 29 3.5.1 工作组 29 3.5.2 域 30 3.5.3 信任 30 3.5.4 域模型 30 3.5.5 树和森林 31 3.6 浏览 32 3.7 文件系统 33 3.7.1 FAT 33 3.7.2 NTFS 33 3.7.3 DFS 33 3.8 打印 34 3.9 访问控制 34 3.10 Kerberos 35 3.11 小结 35 第4章 Samba概述 37 4.1 Samba历史 37 4.2 发展 38 4.3 许可证 39 4.4 Open Source Initiative 39 4.5 GNU通用公共许可证 40 4.6 Samba可以为你做什么 41 4.7 未来的发展 41 4.8 小结 42 第二部分 安装与配置 第5章 Samba安装 43 5.1 安装和升级 43 5.2 发布 44 5.3 二进制和源代码 47 5.4 CVS 48 5.5 版本 48 5.6 编译Samba 49 5.7 完成安装 50 5.8 操作 51 5.9 小结 52 第6章 Samba配置—Smb.conf 54 6.1 定制smb.conf文件 54 6.2 语法和语义 54 6.3 SWAT 55 6.4 变量和文件替换 56 6.5 自动运行 58 6.6 global节 58 6.7 shares节 62 6.8 安全和访问控制 65 6.9 小结 67 第7章 Samba认证 68 7.1 认证机制 68 7.1.1 通过IP地址认证 68 7.1.2 认证级别 68 7.1.3 用户名 70 7.1.4 用户名映射 70 7.1.5 口令 71 7.1.6 纯文本口令 71 7.1.7 加密口令 72 7.1.8 Smbpasswd命令 73 7.1.9 将纯文本口令转换为加密口令 73 7.1.10 口令同步 74 7.1.11 域认证 75 7.2 其他认证方式 76 7.3 小结 77 第8章 域名服务 79 8.1 NetBIOS域名 79 8.2 Samba域名服务 81 8.3 LMHOSTS 82 8.4 WINS 82 8.4.1 WINS客户机 83 8.4.2 WINS服务器 83 8.4.3 WINS代理 83 8.4.4 WINS DNS代理 83 8.5 LMHOSTS和WINS 84 8.6 Windows 2000域名服务 84 8.7 小结 84 第9章 浏览 86 9.1 竞选 86 9.2 Samba和浏览 87 9.3 浏览器配置 88 9.4 浏览器客户 89 9.5 本地主浏览器 89 9.6 域主浏览器和跨子网浏览 90 9.7 混合子网浏览 91 9.8 LAN Manager浏览 92 9.9 问题 93 9.10 小结 93 第10章 域 95 10.1 域和工作组比较 95 10.2 Samba和域 95 10.3 域客户 96 10.4 域控制器 97 10.5 登录脚本 98 10.6 漫游设置文件 99 10.7 系统策略 100 10.8 Windows客户设置 101 10.9 主域控制器 102 10.10 获得源代码 103 10.11 配置 103 10.12 Windows 2000 104 10.13 小结 104 第11章 共享文件 106 11.1 文件共享 106 11.2 Homes共享 106 11.3 访问控制 107 11.4 浏览权 108 11.5 主机访问 108 11.6 用户和组访问 109 11.7 特权和许可 109 11.8 隐藏文件和目录 111 11.9 DOS和Windows文件属性 112 11.10 文件名修改 112 11.11 CRLF/LF转换 114 11.12 锁 114 11.13 符号链接 115 11.14 负载限制 116 11.15 小结 116 第12章 打印共享 117 12.1 全局打印参数 117 12.2 打印共享 117 12.3 [printers]共享节 118 12.4 共享级参数 118 12.5 Print Command 119 12.6 命令参数脚本 119 12.7 Windows客户的设置 120 12.8 Windows 9x驱动程序 121 12.9 Windows打印机 122 12.10 调试打印共享 123 12.11 小结 124 第三部分 使用Samba客户机 第13章 Samba客户机 127 13.1 UNIX客户 127 13.1.1 smbclient 127 13.1.2 smbclient选项 128 13.1.3 smbclient交互模式命令 129 13.1.4 smbwrapper 131 13.1.5 smbprint 132 13.2 Windows 9x和Windows NT 132 13.3 DOS和Windows 3.x客户 134 13.4 OS/2 135 13.5 Macintosh 136 13.6 小结 136 第14章 管理工具 138 14.1 命令行工具 138 14.2 Web工具 139 14.3 Windows工具 141 14.4 其他工具 143 14.5 小结 143 第15章 故障调试和诊断 144 15.1 侦测Samba 144 15.2 网络连接 145 15.3 运行守护进程 146 15.4 配置文件 149 15.5 共享 151 15.6 日志记录 153 15.7 帮助 154 15.8 小结 155 第四部分 附 录 附录A GUI Old Samba工具和客户 157 附录B Samba命令和工具实例 158 附录C Samba 2.0.5a smb.conf.default 160

2008-11-24

网络互连_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互连协议

前 言本书讲述了在互联网上传送数据的“盒子”的内部是如何工作的,这些“盒子”有不同的名称: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本书也讲述了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在这个领域有不少的混乱。大多数术语的定义不准确,使用时相互抵触;术语及规范的数量惊人;一些知识分布在不同的文档中,还有很多非书面的民间智慧。引起混乱的还有教条。信念被当成真理,对任何教条的置疑都会引起不满的回应。但良好的工程要求我们懂得我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要求我们保持开放的思想,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在本书中,我没有直接讨论某个协议的细节,而是首先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我考查了每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讨论其中涉及的工程折衷。然后我检查已经应用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对任何观点,我都给出了技术上的理由,如果你认为我遗落了某些论据,欢迎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进行讨论。我的电子邮件地址附在书后,希望你从头到尾读过本书后才能找到它。在本书第1版中,我的意图是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和通常的解决方案,而假定他们会去阅读规范以得到特定协议的细节。但人们不仅利用本书来理解问题,还把它当作参考书。因此在本版中,我收录了更多的协议细节。我认为,要深入了解某件东西必须把它与其它东西作比较。第1版是“最小化”的,因为我常只举两个例子:两种网桥,网桥与路由器,面向连接的与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两个无连接的协议(CLNP和IP)。在本版中我增加了更多的例子,包括ATM、IPv6、IPX、AppleTalk和DECnet。这样做,部分是因为这些协议存在着,并且较难找到相关的信息。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协议体现了不该错过的有趣的想法。当我们设计新协议时,应该学习以前的想法,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另外,在对问题作了一般描述之后,就很容易讨论一些例子。本书导读前四章与第1版中的相应部分没有明显的不同,但其余部分已大量重写。第1章至第4章包括了一般网络概念、数据链路问题(如编址和复用)、透明桥和生成树算法及源路由网桥。第5章是全新的,解释了交换的概念如何演变到重新发现网桥。它也包括了VLAN和快速以太网。余下部分集中在第三层(网络层)。第6章是网络层概览,第7章涉及面向连接的网络,包括ATM和X.25。第8章讨论无连接网络层的一般问题,第9章包括了第三层中的一般编址技术,详尽比较了IP、IPv6、CLNP、DECnet、AppleTalk和IPX。第10章谈到在网络层报头中应出现的信息及几种协议报头的对比。第11章涉及自动配置和近邻发现,包括ARP和DHCP协议。第12章是一般的路由选择算法。第13章讨论最长前缀匹配问题,这在快速转发IP包时需要。第14章讨论各种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包括RIP、IS-IS、OSPF、PNNI、NLSP和BGP。第15章是网络层组播。第16章说明如何设计免受破坏的网络,这在将来会有用。最后两章总结了本书,我希望它们是轻松有趣的。第17章探究了将网桥和路由器区别开来的秘密,第18章试图收集人们有关如何设计协议的经验知识。最后有一张术语表。我在第一次使用某个术语时会给出定义,但如果我没有给出定义,你也可以从术语表中找到。 本书被认为是讲述网络理论和实践的主要书籍之一。除介绍了一般的网络概念外,对路由算法和协议、编址、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功能结构等都提供了权威和全面的信息。包括网络领域的最新发展,如交换和桥接技术、VLAN、快速以太网、DHCP、ATM以及IPv6等。作者以专家的洞察力分析了网络的运作过程和工作机理,并深入到技术背后的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获得对可用的解决方案的更深理解。本书适用于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网络课程的教材,也适用于从事网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其他对网络技术有兴趣的人员。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网络基本概念 1 1.1 网络分层模型 1 1.2 服务模型 5 1.3 网络的重要特性 7 1.4 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 9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14 2.1 一般的LAN 14 2.1.1 什么是局域网 14 2.1.2 轮转 15 2.2 IEEE 802 LAN 16 2.3 名字、地址与路由 17 2.4 局域网地址 18 2.5 组播地址与单播地址 19 2.6 广播地址 20 2.7 复用字段 20 2.8 位序 23 2.9 逻辑链路控制 24 2.10 802.3中的问题 25 2.11 802.5中的问题 27 2.12 包的突发性 28 2.13 需要网桥的理由 28 2.14 点对点链路 29 第3章 透明网桥 32 3.1 纯网桥 32 3.2 学习式网桥 33 3.3 生成树算法 41 3.3.1 配置消息 42 3.3.2 计算根ID以及到根网桥的费用 44 3.3.3 选择生成树的端口 44 3.3.4 一个例子 45 3.4 生成树算法的改进 45 3.4.1 故障 46 3.4.2 避免临时循环 47 3.4.3 站点缓冲区超时值 49 3.4.4 网络范围的参数 50 3.4.5 端口ID 51 3.4.6 分配端口号 52 3.4.7 性能问题 53 3.4.8 单向连通 53 3.4.9 可设参数 54 3.5 网桥报文格式 55 3.5.1 配置信息格式 55 3.5.2 拓扑变化通告信息的格式 56 3.6 其他的网桥问题 57 3.6.1 多连接的站点 57 3.6.2 配置过滤器 58 3.6.3 网桥的不完全透明 60 3.7 远程网桥 62 第4章 源路由网桥 68 4.1 纯源路由 68 4.1.1 路由信息报头 68 4.1.2 网桥编号 69 4.1.3 网桥算法 72 4.2 SR-TB网桥 74 4.2.1 从TB端口发出的包 74 4.2.2 从SR端口发出的包 75 4.2.3 环 76 4.3 SRT网桥 77 4.4 端系统算法 78 4.4.1 什么时候寻找路由 78 4.4.2 怎样发现一个路由 79 4.4.3 通过目的端发现路由 83 4.4.4 路由选择 83 4.5 源路由与透明网桥 83 4.5.1 带宽费用 83 4.5.2 配置难易度 84 4.5.3 普遍性 84 4.5.4 网桥的费用和性能 85 4.6 改善源路由网桥的方法 85 4.6.1 源路由网桥的自动配置 85 4.6.2 使指数级的开销固定 86 第5章 集线器、交换机、虚拟局域网与 快速以太网 90 5.1 集线器 90 5.1.1 学习式HUB和安全性 91 5.1.2 存储-转发和生成树 91 5.1.3 混合L1和L2的交换机 92 5.1.4 产品与标准,L1与L2 93 5.2 快速LAN 93 5.3 虚拟局域网 95 5.3.1 为什么需要虚拟局域网 96 5.3.2 映射端口到虚拟局域网 97 5.3.3 举例:虚拟局域网使用独立路由器 转发 97 5.3.4 举例:虚拟局域网使用交换机作为 路由器转发 98 5.3.5 动态绑定链路到虚拟局域网 99 5.3.6 动态虚拟局域网绑定,交换机- 交换机 101 第6章 网络接口:服务模型 104 6.1 什么是网络层 104 6.2 网络服务类型 104 6.2.1 性能保证 105 6.2.2 服务模型选择举例 105 6.2.3 混合策略 106 6.2.4 无连接与面向连接 107 第7章 面向连接的网络:X.25和ATM 110 7.1 一般的面向连接的网络 110 7.2 X.25: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111 7.2.1 基本思想 112 7.2.2 虚电路号 113 7.2.3 呼叫建立 113 7.2.4 数据转发 114 7.2.5 流控制 117 7.2.6 功能 119 7.2.7 呼叫释放 119 7.2.8 中断 120 7.3 在网络内部实现X.25 120 7.3.1 电路方法 120 7.3.2 基于数据报的可靠连接方法 121 7.3.3 比较 121 7.4 异步传输模式 121 7.4.1 信元大小 122 7.4.2 虚电路和虚路径 122 7.4.3 ATM服务种类 124 7.4.4 ATM信元头部格式 124 7.4.5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125 7.4.6 ATM适应层 126 第8章 一般的无连接的服务 129 8.1 数据传输 129 8.2 地址 129 8.3 跳计数 129 8.4 服务类型信息 130 8.4.1 优先级 130 8.4.2 带宽预留和服务保证 131 8.4.3 特别的路由计算 131 8.5 网络反馈 132 8.6 分段和重组 132 8.7 最大包的发现 133 第9章 网络层地址 135 9.1 有固定边界的分层地址 135 9.2 有活动边界的分层地址 136 9.3 自有地址和租用地址 137 9.4 地址类型 138 9.5 IP 138 9.5.1 IP地址规定 140 9.5.2 IP地址文字表示 141 9.6 IPX 141 9.6.1 采用唯一ID的保密性问题 142 9.6.2 对IPX恶意的中伤 142 9.6.3 IPX地址管理 142 9.6.4 内部IPX网络号 143 9.7 IPX+ 144 9.8 IPv6 145 9.8.1 IPv6版本编号由来 146 9.8.2 IPv6地址的书写表示 146 9.8.3 IPv6前缀的书写表示 146 9.8.4 EUI-64 147 9.8.5 IPv6中用的EUI-64类型 148 9.8.6 IPv6地址约定 148 9.8.7 从IPv4到IPv6的转换 149 9.9 CLNP网络层地址 149 9.9.1 自动配置 151 9.9.2 内嵌的DTE地址 151 9.10 AppleTalk网络层地址 152 9.11 DECnet Phase 3和Phase 4 153 9.11.1 位的来由 153 9.11.2 DECnet Phase 4地址 153 9.11.3 从DECnet 地址到以太网地址的 映射 153 9.12 NAT/NAPT 154 第10章 无连接数据包格式 156 10.1 无连接网络层的几个部分 156 10.2 数据包 156 10.3 包格式汇总以便参阅 157 10.3.1 IP 157 10.3.2 IPX 157 10.3.3 IPX+ 158 10.3.4 AppleTalk 159 10.3.5 IPv6 160 10.3.6 DECnet 160 10.3.7 CLNP 161 10.4 数据包格式的技术特征与比较 162 10.4.1 目的地址 162 10.4.2 源地址 163 10.4.3 目标与源套接字 163 10.4.4 报头长度 163 10.4.5 包长度 163 10.4.6 报头校验和 164 10.4.7 允许分段 164 10.4.8 包标识 165 10.4.9 分段偏移 165 10.4.10 预分段长度 166 10.4.11 多分段 166 10.4.12 寿命 166 10.4.13 版本号 168 10.4.14 填充 168 10.4.15 协议 168 10.4.16 类型 169 10.4.17 错误报告要求 169 10.4.18 拥塞反馈:源抑制与DEC位 170 10.4.19 服务类型 171 10.4.20 选项 173 10.5 源路由 176 10.5.1 松源路由和紧源路由 177 10.5.2 用一个外出的链路地址重写源 路由 178 10.5.3 用外出的链路地址重写一个目的 地址 178 10.5.4 有源路由选项的安全漏洞 178 10.6 IPX帧格式的大秘诀 179 10.6.1 IPX的四种帧格式 179 10.6.2 多重IPX帧格式的处理 180 10.7 给端节点的出错报告和其他网络 反馈 181 10.7.1 CLNP错误报文 181 10.7.2 ICMP:IP错误报文 182 10.7.3 IPv6错误报文 185 第11章 邻机问候和自动配置 188 11.1 经由点到点链路相连的端节点 188 11.2 经由LAN相连的端节点 189 11.2.1 ES-IS:CLNP的解决方案 190 11.2.2 IP的解决方案 192 11.2.3 IPX的解决方案 197 11.2.4 DECnet的解决方案 198 11.2.5 AppleTalk的解决方案 198 11.2.6 IPv6的解决方案 200 11.2.7 回顾和比较 200 11.2.8 比较 201 11.3 通过非广播的多路访问媒体相连的 端节点 202 11.3.1 不同的解决方案 202 11.3.2 在协议Y的网络中提供组播 203 11.3.3 LAN仿真 205 11.3.4 传统的IP及ARP over ATM 206 11.3.5 去除额外的跳 207 11.4 查找 208 11.4.1 一般性的查找服务 208 11.4.2 AppleTalk的方案 209 11.4.3 NetWare的服务通告协议 210 第12章 路由选择算法概念 212 12.1 距离向量路由 212 12.2 链路状态路由 217 12.2.1 与邻机会话 218 12.2.2 构建一个LSP 218 12.2.3 给所有路由器散播LSP 218 12.2.4 计算路由 224 12.3 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路由的比较 225 12.3.1 内存 225 12.3.2 带宽耗费 227 12.3.3 计算量 227 12.3.4 对计算成本的说明 228 12.3.5 健壮性 228 12.3.6 功能性 229 12.3.7 收敛速度 229 12.4 负载分割 230 12.5 链路代价 231 12.6 迁移路由算法 233 12.6.1 运行两个算法 233 12.6.2 人工逐个节点切换 233 12.6.3 转换 234 12.7 LAN 234 12.7.1 把LAN当成一个节点 234 12.7.2 散布路由信息 236 12.8 服务类型 237 12.8.1 处理指令 237 12.8.2 多种度量 237 12.8.3 基于策略的路由和约束 239 12.8.4 静态路由 240 12.8.5 过滤器 240 12.8.6 源路由 240 12.8.7 路由域特有的策略 240 12.8.8 服务类别特有的策略 241 12.9 划分修复:第1层子网划分 242 第13章 快速包转发 245 13.1 使用附加报头 245 13.2 地址前缀匹配 246 13.3 使用Trie算法的最长前缀匹配 247 13.3.1 倒塌一个无分支的长路径 248 13.3.2 以存储空间换取查找时间 248 13.3.3 前缀长度的二分查找 251 13.3.4 利用特殊硬件实现并行性 252 13.4 二分查找 255 13.4.1 前缀排序 255 13.4.2 给用1填充的前缀增加前缀长度 255 13.4.3 排除重复的填充前缀 256 13.4.4 k-ary查找 257 13.4.5 做一次查询 257 第14章 特定的路由协议 259 14.1 域内路由协议简史 259 14.2 RIP 260 14.3 RTMP、IPX-RIP和DECnet 262 14.4 IS-IS、OSPF、NLSP和PNNI 263 14.4.1 层次结构 263 14.4.2 区域地址 268 14.4.3 LAN与指定路由器 269 14.4.4 LAN上LSP的可靠传播 270 14.4.5 参数同步 272 14.4.6 每个包的目的地数目 273 14.4.7 LSP数据库过载 273 14.4.8 认证 274 14.4.9 IS-IS细节 275 14.4.10 OSPF 288 14.4.11 PNNI细节 300 14.5 域间路由协议 301 14.5.1 静态路由 301 14.5.2 EGP 302 14.5.3 BGP 307 第15章 广域网组播 317 15.1 简介 317 15.1.1 第2层组播 317 15.1.2 第3层组播的原因 317 15.1.3 需要考虑的方面 318 15.1.4 (非IP中的)多跳组播 319 15.2 IP中的组播 319 15.2.1 集中式的组播与分散式的组播 320 15.2.2 可以不用第3层组播吗 321 15.2.3 映射NL组播到DL组播 321 15.2.4 IGMP协议 322 15.2.5 IGMP探听 323 15.2.6 反向路径转发 323 15.2.7 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 324 15.2.8 组播OSPF 325 15.2.9 基于核心的树 327 15.2.10 PIM-DM 328 15.2.11 PIM-SM 328 15.2.12 BGMP/MASC 329 15.2.13 组播源分布协议 330 15.2.14 简化组播 330 第16章 防破坏的路由 337 16.1 问题 337 16.2 需要了解的密码系统知识 337 16.3 方法概述 339 16.3.1 强健扩散 339 16.3.2 强健路由 340 16.4 方法的详细描述 340 16.4.1 再谈强健扩散 340 16.4.2 强健的包路由器 343 16.4.3 其他的动态数据库 343 16.5 小结 345 16.6 其他参考资料 345 第17章 路由、桥接,还是交换: 是问题吗 347 17.1 交换机 347 17.2 网桥与路由器 347 17.3 网桥的扩展 349 17.3.1 不只是使用生成树 349 17.3.2 分段网桥 349 17.3.3 IGMP探听 349 17.4 路由器的扩展 350 17.4.1 更快的路由器 350 17.4.2 多协议路由器 350 17.4.3 单协议主干 351 17.4.4 Brouter 352 第18章 协议设计中的诀窍 353 18.1 简单性、灵活性与最优性 353 18.2 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 354 18.3 开销与升级 354 18.4 超出能力时的操作 355 18.5 紧凑ID与对象标识符 355 18.6 最普遍或最重要情况的最优化 356 18.7 向前兼容 357 18.7.1 足够大的字段 357 18.7.2 层的独立性 357 18.7.3 保留字段 358 18.7.4 单个版本号字段 358 18.7.5 分割版本号字段 358 18.7.6 选项 359 18.8 迁移:路由算法与编址 359 18.9 参数 360 18.9.1 避免参数 361 18.9.2 合法的参数设置 361 18.10 使多协议操作成为可能 362 18.11 在第3层与第2层上运行 363 18.12 健壮性 364 18.13 决定性与稳定性 365 18.14 实现正确性的性能要求 365 18.15 结束语 366 术语 367

2008-11-24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程(pdf文档)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内容。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改和增加了新的内容,包括无线和卫星通信、有线 电视电缆调制解调器、压缩技术、密码技术、防病毒、100 Mbps以太网、NetWare 4.0、边界网关协议、域名系统、IPv6、异步传送 模式 、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来实现文件传送协议及开发Web网页等。在内容和结构安排上,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每章后面 既有复习题,又有练习题。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教师和从事该领域设计或应用的研究人员用做参考书 。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通信、标准和协议简介 1 1.1 为什么学习通信 1 1.1.1 简短回顾 1 1.1.2 应用 2 1.1.3 焦点问题 4 1.2 计算机网络 5 1.2.1 公共总线拓扑结构 6 1.2.2 星形拓扑结构 6 1.2.3 环形拓扑结构 7 1.2.4 全连接拓扑结构 7 1.2.5 组合拓扑结构 7 1.3 标准和标准化组织 8 1.3.1 对标准的需要 8 1.3.2 制订标准的机构 9 1.4 开放系统和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10 1.4.1 模型概述 12 1.4.2 物理层 14 1.4.3 数据链路层 17 1.4.4 网络层 18 1.4.5 运输层 19 1.4.6 会话层 23 1.4.7 表示层 25 1.4.8 应用层 27 1.4.9 小结 28 1.5 数据通信的未来 29 复习题 31 练习 32 参考文献 33 第2章 通信基础 35 2.1 通信媒体 35 2.1.1 金属导体 36 2.1.2 光导纤维 38 2.1.3 无线通信 40 2.1.4 小结 49 2.2 通信服务和通信设备 50 2.2.1 电话系统 50 2.2.2 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53 2.2.3 蜂窝式电话 53 2.2.4 传真机 55 2.3 编码 56 2.3.1 ASCII码 56 2.3.2 EBCDIC码 59 2.3.3 博多码、莫尔斯码和BCD码 63 2.4 模拟和数字信号 64 2.4.1 数字编码方案 64 2.4.2 模拟信号 66 2.4.3 比特率 70 2.5 调制和解调 73 2.5.1 数模转换 74 2.5.2 模数转换 77 2.6 调制解调器及其标准 79 2.6.1 信号星座 80 2.6.2 智能型调制解调器 83 2.6.3 电缆调制解调器 84 2.6.4 空调制解调器 86 2.7 小结 86 复习题 87 练习 89 参考文献 91 第3章 数据通信 93 3.1 传输模式 93 3.1.1 串行和并行传输 93 3.1.2 异步和同步传输 94 3.1.3 单工、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96 3.2 接口标准 97 3.2.1 RS-232 接口 97 3.2.2 RS-232的子集 99 3.2.3 空调制解调器 99 3.2.4 RS-449接口 100 3.2.5 X.21接口 102 3.3 多路复用 103 3.3.1 频分多路复用 105 3.3.2 时分多路复用 106 3.3.3 统计复用器 107 3.3.4 T-1线路 109 3.4 竞争协议 111 3.4.1 ALOHA协议 111 3.4.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114 3.4.3 冲突检测 116 3.4.4 令牌传送 118 3.4.5 协议小结 121 3.5 数据压缩 121 3.5.1 哈夫曼编码 122 3.5.2 行程编码 124 3.5.3 相对编码 126 3.5.4 Lempel-Ziv编码 126 3.5.5 图像压缩 130 3.5.6 JPEG 132 3.5.7 MPEG 137 3.5.8 压缩技术小结 140 3.6 小结 141 复习题 142 练习 143 参考文献 145 第4章 数据安全和完整 147 4.1 概述 147 4.2 奇偶校验 148 4.2.1 奇偶校验分析 148 4.2.2 两比特错误检测 148 4.2.3 突发错误检测 149 4.3 循环冗余校验 150 4.3.1 多项式除法 151 4.3.2 CRC是如何工作的 152 4.3.3 CRC算法分析 153 4.3.4 用循环移位实现CRC算法 154 4.4 海明码 156 4.4.1 单比特错误纠正 156 4.4.2 多比特错误纠正 158 4.4.3 错误检测与错误纠正的比较 158 4.5 加密和解密 159 4.5.1 凯撒密码 160 4.5.2 多字密码 161 4.5.3 变位密码 162 4.5.4 比特级加密 163 4.5.5 数据加密标准 163 4.5.6 剪取芯片 166 4.5.7 密钥分发与保护 169 4.5.8 Merkle难题 169 4.5.9 Shamir方法 169 4.5.10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170 4.6 公开密钥加密 171 4.6.1 RSA算法 171 4.6.2 数字签名 173 4.6.3 基于散列技术的鉴别 174 4.6.4 加密方法小结 176 4.6.5 加密技术总汇 177 4.7 病毒、蠕虫和黑客 178 4.7.1 感染文件 178 4.7.2 内存常驻病毒 179 4.7.3 病毒进化 180 4.7.4 病毒来源 181 4.7.5 因特网蠕虫 182 4.7.6 电脑黑客 183 4.8 小结 184 复习题 185 练习 186 参考文献 188 第5章 协议概念 190 5.1 概述 190 5.2 基本流量控制 191 5.2.1 信令法 191 5.2.2 面向帧的控制 192 5.2.3 协议效率 195 5.3 滑动窗口协议 197 5.3.1 帧格式 198 5.3.2 后退n帧协议 199 5.3.3 选择重传协议 204 5.3.4 滑动窗口协议的效率 209 5.3.5 协议小结 211 5.4 协议的正确性 211 5.4.1 有限状态机 211 5.4.2 Petri网 215 5.5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218 5.5.1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218 5.5.2 其他面向比特的协议 223 5.5.3 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 223 5.5.4 数据链路协议小结 226 5.6 实例分析:Kermit 226 5.6.1 帧格式 227 5.6.2 协议 228 5.6.3 命令 229 5.7 小结 230 复习题 231 练习 233 参考文献 235 第6章 局域网 236 6.1 网络拓扑结构 236 6.2 以太网:IEEE 802.3标准 238 6.2.1 与OSI的关系 238 6.2.2 以太网部件 239 6.2.3 线缆标准 240 6.2.4 连接网段 242 6.2.5 帧格式 242 6.2.6 效率 243 6.3 令牌环:IEEE 802.5 标准 246 6.3.1 令牌和帧格式 247 6.3.2 预约和请求令牌 248 6.3.3 环维护 252 6.3.4 效率 254 6.3.5 其他环型网络 254 6.4 令牌总线:IEEE 802.4 标准 258 6.4.1 令牌总线操作 259 6.4.2 丢失的令牌 261 6.4.3 环初始化 262 6.4.4 赋予帧优先级 262 6.5 互联局域网 265 6.5.1 第1层连接 266 6.5.2 第2层连接 266 6.5.3 桥接不同类型的局域网 268 6.5.4 网桥路由选择 268 6.5.5 小结 277 6.6 实例分析:Novell Net Ware 277 6.6.1 NetWare配置 278 6.6.2 运行Novell NetWare 279 6.6.3 安全性和完整性 281 6.6.4 精选的Novell命令 283 6.6.5 登录脚本 284 6.7 小结 286 复习题: 288 练习 289 参考文献 291 第7章 广域网 293 7.1 概述 293 7.2 网络路由 295 7.2.1 路由表 295 7.2.2 路由类型 296 7.2.3 Dijkstra算法 298 7.2.4 Bellman-Ford算法 300 7.2.5 链路状态路由 304 7.2.6 层次路由 305 7.2.7 路由信息协议 307 7.2.8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307 7.2.9 边界网关协议 308 7.2.10 路由技术小结 308 7.2.11 拥塞和死锁 309 7.3 公共数据网:X系列协议 311 7.3.1 分组交换网络模式 312 7.3.2 X.25公共数据网接口标准 314 7.3.3 非X.25设备的3X标准 317 7.4 因特网协议 319 7.4.1 TCP/IP概述 319 7.4.2 因特网编址 321 7.4.3 域名系统 322 7.4.4 IP分组 324 7.4.5 分段 325 7.4.6 IP路由 326 7.4.7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328 7.4.8 IPv6 329 7.5 运输协议 335 7.5.1 传输控制协议 337 7.5.2 用户数据报协议 343 7.5.3 OSI运输协议 344 7.6 套接字编程 345 7.6.1 套接字 345 7.6.2 客户/服务器模型 346 7.6.3 套接字数据结构 346 7.6.4 套接字命令 347 7.6.5 客户/服务器举例 348 7.7 小结 357 复习题 359 练习 360 参考文献 363 第8章 其他网络协议 365 8.1 因特网上的应用 365 8.1.1 虚拟终端 365 8.1.2 TELNET 366 8.1.3 文件传输 368 8.1.4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73 8.1.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74 8.2 万维网 376 8.2.1 网页访问 377 8.2.2 超文本标记语言 378 8.2.3 HTML表单 381 8.2.4 JavaScript和客户端编程 384 8.2.5 公共网关接口和服务器编程 387 8.3 电子邮件:X.400 和 X.500 标准 391 8.3.1 X.400 邮件标准 392 8.3.2 X.500 目录服务 397 8.3.3 小结 399 8.4 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399 8.4.1 ISDN服务 400 8.4.2 ISDN体系结构 401 8.4.3 协议 403 8.4.4 宽带ISDN 408 8.5 异步传输模式 408 8.5.1 固定长度的小信元的好处 410 8.5.2 ATM网络概述 411 8.5.3 交换 411 8.5.4 参考模型 413 8.5.5 信元定义 413 8.5.6 虚电路和虚通道 415 8.5.7 连接管理 416 8.5.8 适配层 417 8.6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421 8.6.1 低层 422 8.6.2 通路控制 423 8.6.3 传输控制 427 8.6.4 数据流量控制 428 8.6.5 高层 430 复习题 431 练习 432 参考文献 433 术语 435 缩略语 465

2008-11-24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千兆以太网基础 第1章 千兆网之前的以太网 1 1.1 以太网发展简史 1 1.1.1 1973-1982:以太网的产生与DIX联 盟 1 1.1.2 1982-1990:10Mb/s以太网发展成 熟 2 1.1.3 1983-1997:LAN桥接与交换 2 1.1.4 1992-1997:快速以太网 2 1.1.5 1996—今:千兆以太网 3 1.2 以太网流行的原因 3 1.2.1 以太网与令牌环 3 1.2.2 价格取胜 4 1.2.3 DIX贡献出他们唯一的LAN,以太 网...... 5 1.3 以太网像钟摆一样摆动 6 1.4 以太网的命名方法 7 1.5 走向千兆以太网 8 第2章 从共享介质到专用介质 10 2.1 最先选用同轴电缆的原因 10 2.2 向结构化布线转变 11 2.3 结构化布线的优点 13 2.4 10BASE-T/100BASE-T的变革 15 2.5 专用介质和千兆以太网 15 2.5.1 桌面UTP布线 16 2.5.2 建筑物和园区主干网:光纤网 17 2.5.3 专用介质 18 第3章 从共享式LAN到专用LAN 19 3.1 共享带宽LAN的基本概念 19 3.2 LAN网桥 20 3.2.1 数据链路编址 21 3.2.2 单播地址和组播地址 22 3.2.3 全局唯一地址的副产品 23 3.2.4 网桥的工作过程 23 3.3 交换机是网桥 26 3.4 交换式LAN的基本概念 26 3.4.1 隔离冲突域 26 3.4.2 分段和微分段 27 3.4.3 扩展距离限制 29 3.4.4 增加总容量 29 3.4.5 数据率灵活性 29 3.5 成本与性能 30 3.6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意义 31 第4章 全双工以太网 33 4.1 以太网是CSMA/CD 33 4.2 为什么使用MAC 33 4.3 实现全双工的必要因素 34 4.3.1 专用介质 34 4.3.2 专用LAN 36 4.4 全双工以太网 37 4.4.1 全双工操作环境 37 4.4.2 半双工操作的子集 38 4.4.3 发送器操作 39 4.4.4 接收器操作 39 4.4.5 帧的最小长度限制 39 4.5 全双工操作的意义 40 4.5.1 排除了半双工以太网中连接长度的 限制 40 4.5.2 增加链路容量 40 4.5.3 增加交换机负载 42 4.6 全双工的应用环境 43 4.6.1 交换机到交换机的连接 43 4.6.2 服务器和路由器连接 43 4.6.3 远距离连接 44 4.7 全双工模式在千兆以太网中的应用 45 第5章 帧格式 46 5.1 位/字节顺序的表示方法 46 5.1.1 位序 46 5.1.2 字节顺序 46 5.2 以太网地址 47 5.3 以太网帧 48 5.4 IEEE802.3帧格式1983~1996 49 5.5 IEEE802.3帧格式1997 51 第6章 以太网流量控制 53 6.1 以太网流量控制需求 53 6.1.1 交换机的功能 53 6.1.2 丢帧的影响 53 6.1.3 端到端流量控制 55 6.1.4 性能价格权衡 55 6.1.5 半双工网络的后退压力 55 6.1.6 全双工网络中的显式流量控制 57 6.2 MAC控制 57 6.2.1 MAC控制结构 57 6.2.2 MAC控制帧格式 59 6.3 PAUSE功能 59 6.3.1 PAUSE操作概述 60 6.3.2 PAUSE帧的语义 60 6.3.3 流量控制功能的配置 62 6.4 流量控制的实现问题 63 6.4.1 PAUSE功能的实现 63 6.4.2 流量控制策略及其使用 66 6.5 流量控制的对称性 68 6.5.1 对称式的流量控制 68 6.5.2 非对称式流量控制 68 第7章 以太网的介质无关性 71 7.1 多介质类型的以太网 71 7.2 10Mb/s连接单元接口 72 7.2.1 介质无关性是一个意外产物 72 7.2.2 AUI体系结构 72 7.2.3 AUI设计 73 7.3 100Mb/s介质无关接口 74 7.3.1 MII体系结构 74

2008-11-20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pdf教程)

本书以一种清晰并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深奥的互联网技术问题表达给具有各种背景的读者。作者是互联网最早期的研究者之一,他以独树一帜的方法把技术上的准确性和当前网络的研究热点完美地结合起来,讲述了网络的底层技术和联网技术。本书是原书第2版的译本,比第1版增加了3章内容,介绍了基本网络工具、远程数字连接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对全书做了很多修改和更新。本书是描述互联网技术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互联网技术的“圣经”。

2008-11-20

计算机网络(pdf文档)

本书共20章,分为五大部分。前面第1章引言,内容涉及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功能、分类以及网络体系结构和ISO/OSI参考模型。第一部分(第2~3章)介绍数据通信知识,涉及数据通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传输介质、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以及物理层接口技术等内容。第二部分(第4~6章)讨论各种底层网络技术,涉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高速局域网技术。第三部分(第7~11章)讨论网络互连技术及其相关协议,涉及网络互连、TCP/IP参考模型、IP、ARP和ICMP、IP路由以及TCP和UDP等内容。第四部分(第12~17章)讨论网络应用程序相互作用模式以及各种具体的网络应用,涉及客户/服务器模型、套接字编程接口、域名系统(DNS)、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和访问、电子邮件以及万维网。第五部分(第18~19章)讨论网络安全和管理。最后第20章简单介绍了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硕士研究生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计算机网络设计人员、开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作为技术参考书使用。 序言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分类 1.3.1 局域网 1.3.2 城域网 1.3.3 广域网 1.3.4 互联网 1.3.5 无线网 1.4 网络体系结构 1.4.1 协议分层 1.4.2 服务类型 1.4.3 服务原语 1.5 ISO/OSI参考模型 1.5.1 参考模型 1.5.2 模型评价 1.6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数据通信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信号与通信 2.1.2 模拟通信 2.1.3 数字通信 2.2 数据通信基础理论 2.2.1 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2.2.2 信道的截止频率与带宽 2.2.3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2.3 传输介质 2.3.1 双绞线 2.3.2 同轴电缆 2.3.3 光纤 2.3.4 无线介质 2.4 多路复用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4.2 波分多路复用 2.4.3 时分多路复用 2.5 数据交换技术 2.5.1 电路交换 2.5.2 报文交换 2.5.3 分组交换 2.6 调制解调器 2.6.1 调制方式 2.6.2 Modem标准 2.6.3 Modem分类 2.6.4 工作模式 2.7 小结 习题 第3章 物理层接口 3.1 RS-232-C接口 3.1.1 机械特性 3.1.2 电气特性 3.1.3 功能特性 3.1.4 过程特性 3.1.5 空Modem电缆 3.2 其他接口 3.2.1 RS-449接口 3.2.2 RS-530接口 3.3 小结 习题 第二部分 底层物理网络 第4章 广域网 4.1 广域网结构 4.1.1 虚电路和数据报 4.1.2 两者比较 4.2 广域网实例 4.2.1 PSTN 4.2.2 X.25 4.2.3 DDN 4.2.4 帧中继 4.2.5 SMDS 4.2.6 B-ISDN/ATM 4.3 各种广域网的比较 4.4 小结 习题 第5章 局域网 5.1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5.1.1 ALOHA协议 5.1.2 CSMA协议 5.1.3 CSMA/CD协议 5.2 以太网和IEEE 802.3 5.2.1 物理层标准 5.2.2 MAC协议 5.2.3 性能分析 5.3 令牌环网和IEEE 802.5 5.3.1 MAC协议 5.3.2 管理与维护 5.3.3 性能分析 5.4 网桥 5.4.1 透明网桥 5.4.2 源选径网桥 5.5 小结 习题 第6章 高速局域网 6.1 FDDI网络 6.1.1 与OSI的关系 6.1.2 帧格式 6.1.3 MAC协议 6.1.4 工作原理 6.1.5 拓扑结构 6.1.6 网络容错 6.1.6 技术指标 6.2 快速以太网 6.3 千兆位以太网 6.4 局域网交换机 6.5 小结 习题 第三部分 网络互联 第7章 网络互联与TCP/IP 7.1 网络互联层次 7.1.1 应用级互联 7.1.2 网络级互联 7.2 TCP/IP参考模型 7.3 TCP/IP参考模型的特点 7.3.1 TCP/IP的两大边界 7.3.2 IP层的地位 7.3.3 TCP/IP的可靠性思想 7.3.4 TCP/IP模型的特点 7.4 TCP/IP与ISO/OSI 7.5 小结 习题 第8章 IP 8.1 IP数据报 8.1.1 数据报格式 8.1.2 地址格式 8.2 IPv6 8.2.1 固定头部格式 8.2.2 IPv6地址 8.2.3 扩展头部 8.3 小结 习题 第9章 ARP、RARP和ICMP 9.1 ARP和RARP 9.1.1 ARP 9.1.2 RARP协议 9.1.3 报文格式 9.2 ICMP 9.2.1 ICMP报文类型 9.2.2 ICMP报文格式 9.2.3 ICMP差错报文 9.2.4 ICMP控制报文 9.2.5 ICMP请求/应答报文 9.3 小结 习题 第10章 IP路由协议 10.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10.1.1 路由器 10.1.2 路由选择 10.2 Internet结构 10.3 基本路由算法 10.3.1 D-V路由算法 10.3.2 L-S路由算法 10.4 IGP:内部网关协议 10.4.1 RIP 10.4.2 IGRP 10.4.3 OSPF协议 10.5 外部网关协议EGP 10.6 Internet组播 10.6.1 组播协议 10.6.2 组的维护 10.6.3 组播范围 10.7 移动IP路由 10.8 无类域间路由 10.9 小结 习题 第11章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 11.1 传输层基本原理 11.1.1 服务质量 11.1.2 传输层端口 11.2 UDP 11.2.1 UDP报文格式 11.2.2 UDP伪头部 11.2.3 UDP多路复用 11.3 TCP 11.3.1 TCP报文格式 11.3.2 TCP连接端点 11.3.3 TCP可靠传输 11.3.4 TCP流量控制 11.3.5 TCP拥塞控制 11.3.6 TCP连接建立 11.3.7 TCP连接删除 11.3.8 TCP紧急数据传输 11.4 小结 习题 第四部分 网络应用 第12章 客户/服务器模型与套接字编程接口 12.1 网络间进程通信 12.2 客户/服务器模型 12.3 套接字编程接口 12.3.1 套接字基本概念 12.3.2 套接字系统调用 12.3.3 其它系统调用 12.4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4.1 客户/服务器模型流程图 12.4.2 套接字实现机制 12.4.3 Unix环境下的套接字编程举例 12.5 小结 习题 第13章 DNS域名系统 13.1 域名结构 13.1.1 平面型命名机制 13.1.2 层次型命名机制 13.1.3 层次型名字管理 13.1.4 TCP/IP域名 13.2 域名解析 13.2.1 TCP/IP域名服务器 13.2.2 域名解析 13.2.3 逆向域名解析 13.2.4 域名解析的效率 13.3小结 习题 第14章 远程登录Telnet和Rlogin 14.1 为什么要引入远程登录? 14.2 TELNET协议 14.2.1 Telnet工作原理 14.2.2 网络虚终端 14.2.3 Telnet选项 14.3 Rlogin 14.4 小结 习题 第15章 文件传输与访问 15.1 FTP:文件传输协议 15.1.1 FTP特点 15.1.2 FTP工作原理 15.1.3 FTP连接建立 15.1.4 FTP访问控制 15.2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15.3 NFS:网络文件系统 15.4 小结 习题 第16章 电子邮件 16.1 电子邮件系统体系结构 16.1.1 ISO/OSI电子邮件系统 16.1.2 TCP/IP电子邮件系统 16.2 TCP/IP电子邮件地址 16.3 TCP/IP电子邮件标准 16.3.1 TCP/IP电子邮件格式 16.3.2 MIME: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展 16.3.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16.4 邮箱访问 16.5 小结 习题 第17章 万维网 17.1 Web页面浏览 17.1.1 浏览器和服务器 17.1.2 HTTP 17.1.3 HTML语言 17.2 交互式动态页面 17.2.1 CGI 17.2.2 Java 17.2.3 ASP 17.3小结 习题 第五部分 网络管理与安全 第18章 网络管理 18.1 互连网管理 18.2 SNMP网管体系 18.2.1 管理员/代理模型 18.2.2 MIB:管理信息库 18.2.3 ASN.1 18.2.4 SNMP 18.3 小结 习题 第19章 网络安全 19.1 基本概念 19.2 网络安全攻击 19.3 安全策略 19.4 安全机制 19.4.1 加密 19.4.2 鉴别 19.4.3 数字签名 19.5 防火墙 19.5.1 包过滤 19.5.2 应用级网关 19.6 小结 习题 第20章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 20.1 新型网络应用技术 20.2 宽带网络技术 20.3 无线接入技术 20.4 统一网络技术 20.5 网络安全技术 20.6 主动网络技术 20.7 小结 参考文献

2008-11-20

第三层交换(pdf文档)

第三层交换是新一代局域网路由和交换技术,本书是第一本关于这种新技术的系统化指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决定是否选择第三层交换技术、第三层交换网络设计技术、第三层交换案例分析等,并对目前流行的6种第三层交换产品给出了基准测试结果。最后,针对具体实施,为第三层交换的管理给出了一些推荐意见。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丰富经验的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无论是网络专业人士还是热爱网络的广大学者,都会从本书平实、客观的语言中体会到它的价值和份量,并从升级自己局域网的过程中获益无穷。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及背景 1 1.1 新技术的激励 1 1.2 新技术的驱动因素 2 1.2.1 网络业务流 2 1.2.2 网络资源 3 1.3 从根本上评估新技术的标准 4 1.4 第三层技术的定义 5 1.5 其他支撑技术 7 1.5.1 虚拟局域网 7 1.5.2 NHRP 8 1.5.3 RSVP 9 1.5.4 IP组播 9 第2章 技术评估的框架 10 2.1 简介 10 2.2 决策标准 10 2.2.1 厂家和价格 11 2.2.2 适用性和可管理性 12 2.2.3 技术和体系结构 12 2.3 资金 12 2.4 三步IT商业模型 15 2.5 网络管理的三步模型 18 2.5.1 三步网络管理模型 18 2.5.2 容量规划流程模型 19 第3章 传统网络设计 22 3.1 局域网技术卷土重来 22 3.2 共享以太网络 22 3.3 结构化路由网络 24 3.3.1 路由功能 24 3.3.2 网络以路由器为中心的动机 25 3.4 第二层交换 26 3.4.1 简介 26 3.4.2 交换功能 27 3.4.3 网络管理 29 3.4.4 交换式第二层应用 30 3.4.5 测试结果总结 34 第4章 两类基本的第三层交换技术 35 4.1 简介 35 4.2 报文到报文处理方法 36 4.2.1 传统路由器 36 4.2.2 学习型网桥 38 4.2.3 路由式交换机 38 4.2.4 现代因特网路由器 39 4.3 流交换方法 39 4.3.1 端系统驱动的流交换 39 4.3.2 网络中心式流交换 40 4.4 第三层交换机的定位 41 4.5 功能特征总结 42 第5章 报文到报文第三层交换机 43 5.1 简介 43 5.2 Bay 公司 44 5.2.1 硬件体系结构 45 5.2.2 软件体系结构 47 5.3 3Com公司 47 5.3.1 FIRE体系结构 47 5.3.2 CoreBuilder 3500 49 5.4 Extreme公司 51 5.4.1 硬件体系结构 51 5.4.2 Summit1和Summit2交换机 52 5.5 Torrent公司 53 5.5.1 硬件体系结构 53 5.5.2 关键过程 54 5.5.3 附加功能 56 5.6 Ascend公司 57 5.6.1 设计目标和网络体系结构 57 5.6.2 GRF 400的功能 58 5.7 小结 59 第6章 流交换方法及其产品 60 6.1 简介 60 6.2 3Com公司的快速IP 60 6.3 Cabletron公司的SecureFast虚拟 网络 62 6.4 Cisco公司的NetFlow LAN交换机 64 6.5 Cisco公司的标签交换 66 6.6 ATM之上的多协议 67 6.7 Ipsilon公司的IP交换 69 6.8 小结 72 第7章 第三层交换案例研究 73 7.1 简介 73 7.2 案例研究 73 7.3 Cisco范例 74 7.4 Newbridge解决方案 79 7.4.1 网络设计 80 7.4.2 解决的问题 81 7.5 Torrent解决方案 84 7.5.1 实施考虑 85 7.5.2 实施细则 85 7.5.3 性能及效益 86 7.5.4 解决方案成本 87 7.5.5 实施的选择性 87 7.5.6 结论 87 7.6 3Com解决方案 87 7.6.1 问题摘要和假设 90 7.6.2 建议的解决方案 90 7.6.3 下一步解决方案 91 7.7 Extreme解决方案 91 7.7.1 路由器主干升级的必要性 91 7.7.2 第三级局域网交换机的伸缩 性能 91 7.7.3 应用敏感的基于策略的服务 质量 92 7.7.4 关键技术组成 92 7.7.5 伸缩性主干速率 92 7.7.6 步骤一:添加线速IP路由的Summit 交换机和千兆以太网 93 7.7.7 步骤二:实现ExtremeWare基于 策略的服务质量 94 7.7.8 步骤三:升级工作组交换机下行链路 至100Mbps快速以太网 95 7.8 Bay解决方案 96 7.8.1 新的解决方案是必需的 97 7.8.2 低成本路由 97 7.8.3 路由式交换机是答案 97 7.8.4 迁移到路由式交换机主干 98 7.9 Xylan解决方案 101 7.9.1 挑战 101 7.9.2 Xylan解决方案 102 第8章 当前的局域网市场 104 8.1 简介 104 8.2 当前的技术状况 105 8.3 市场变化的根本原因 108 8.3.1 棘手问题 108 8.3.2 应用的影响 109 8.3.3 网络管理 111 8.3.4 增长 112 8.3.5 优点和功能 112 8.3.6 向新技术迁移 114 8.3.7 预算因素 115 8.3.8 其他障碍 115 8.4 如何替换现有设备 117 8.4.1 购买计划 117 8.4.2 主干升级策略 119 8.4.3 服务质量策略 119 8.4.4 千兆以太网计划 120 8.5 决策过程和规则 120 8.5.1 价值和权威 120 8.5.2 价格因素 120 8.5.3 选择规则 123 8.5.4 多供应商的重要性 125 第9章 总结和评论 127 9.1 背景 127 9.2 第三层交换的特点 127 9.3 达到成功的10个步骤 127 附录A 开发商和交换机列表 130 附录B Bay 公司的Accelar 1200 路由式 交换机 140 附录C Extreme 网络快速千兆以太网 测试结果 151

2008-11-20

SQLServer2000开发者指南

SQLServer2000开发者指南,pdf文档,值得下载!

2008-11-20

Oracle 9i DBA指南

Oracle 9i DBA指南,pdf文档,值得下载

2008-11-20

Windows 2000 部署与桌面管理

前 言 本书面向资深系统管理员、系统集成员、系统工程师和其他企业环境实施或支持Windows 2000的IT专业人员。 本书内容论及商业收益,但着重介绍用Windows 2000专业版组建工作站的方方面面。本书为你提供有关Windows 2000计划与实施的帮助并可作为安装后从桌面管理方面维护Windows 2000的参考书。 本书不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本书详细描述技术,并附有最好的实践经验以及曾有过的教训和使用实例。本书还讨论了一些实用的未公开的设置、各种技术的副作用—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危险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效用以及提高处理能力的建议等。 在Windows NT 4.0正式版发行的最初几个月里,听到最大的抱怨是缺乏有关复杂环境部署与管理Windows NT策略的资料。Microsoft同样听到了这些抱怨。随着时间推移,使用者创造了他们自己的部署与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这个Windows NT 的最新版本—Windows 2000中,Microsoft将Windows NT 4.0缺乏的最为普通的技术包含在其核心之中。通过花费一些额外的开发时间,你将能利用这些技术来自定义Windows 2000专业版的安装。 内容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Windows 2000的总体情况,介绍自动桌面部署与其他部署方法相比的商业好处,同时还详细介绍实施其他部署方法的技术。 第二部分介绍公司安装Windows 2000后的桌面管理与维护。它包括许多技术的应用,例如:组策略(GPO)、智能镜象( 软件安装与维护、用户设置管理和用户数据管理)和工作站安全。 第三部分包括术语表。附录A、B、C包括开发部署和管理过程中经常需要的一些参考内容。 那些熟悉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但不熟悉自动部署过程的用户可以直接跳到第1章的最后一节。熟悉Windows 2000和自动部署概念的用户可以直接跳到第3章,该章主要介绍Windows 2000中的自动部署方法。如果你已经部署了Windows 2000并且主要关心部署后的工作站管理,那么可以直接参阅本书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介绍管理与维护桌面。 第一部分:在企业中部署Windows 2000专业版 第1章“为什么升级”讨论将系统升级到Windows 2000的基本理由,包括商业理由与技术理由。本章还给出Windows 2000的一些特点介绍,包括与Microsoft其他操作系统的高层次区别。 第2章“设置标准”介绍经常不被看重的管理与部署策略中的头几步:评估现有的系统和为以后建立标准。本章讨论建立部署团队问题、评估当前标准、判断升级还是全新安装以及如何开发标准桌面。 第3章“部署选择”介绍Windows 2000企业版的各种部署方法。有关的技术包括:分布共享点、远程安装服务、用SYSPREP进行系统复制、使用Windows 2000企业版的CD-ROM和用Microsoft的 SMS 2.0(系统管理服务器)进行整体安装。 第4章“应答文件和安装管理器向导”深入讨论如何在安装或升级Windows 2000过程中建立与使用应答文件。本章也介绍使用一些资源管理程序来帮助创建与维护应答文件。 第5章“远程安装服务”详细介绍用Windows 2000服务器版带有的远程安装服务来部署Windows 2000企业环境。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体系结构需求、工作站映像生成过程以及安装流程。 第二部分:管理和维护桌面 第6章“组策略对象”介绍创建与执行组策略对象,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对象来管理协作环境。本章还介绍系统登录、注销、开始与关闭事件的脚本。 第7章“智能镜象”介绍智能镜象的概要,智能镜象相关的各种技术的引入及使用方法。智能镜象包括Windows 2000软件安装与维护、用户数据管理和用户设置管理。 第8章“应用程序管理与软件安装”深入介绍智能镜象技术集的软件安装与维护组件。本章的主要章节描述建立软件安装与维护组件服务器、准备应用程序、安装与管理应用程序、自动应用程序修复功能以及对叫作“DLL 地狱”管理的综合保护措施。 第9章“桌面安全性”审查书中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性和锁定用户桌面的技术集成。本章探究Windows 2000安全工具集合,包括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单元、安全模板和SECEDIT命令行工具。另外,还给出了锁定桌面的一些理由,以及当配置用户时要考虑的有关问题。 第三部分:附录 本部分包括开发部署和管理过程中经常需要的一些参考内容。术语表包括本书中的术语和技术定义,这些技术术语在Windows 2000的部署、定制和管理中需要用到。 附录A“通用文件扩展名”提供一个数量很大的文件扩展名和有关它们描述的列表。当执行数据迁移过程时,这些信息对于决定哪些文件应该备份很有用处。此附录的信息来自whatis.com公司的在线资源“Every file format in the world”,这些信息的采纳得到了该公司的许可。其最新信息可以在http://whatis.com上找到。 附录B“完整的应答文件语法”包括创建无值守的安装应答文件的节、键和键值的一个完整的列表。这些信息应用于SYSPREP、远程安装服务、分布共享点和基于CD安装的自动化过程。 附录C“应答文件实例”提供四种不同类型的应答文件例子(包含有注释)。

2008-11-20

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C++语言描述

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C++语言描述,pdf文档

2008-11-20

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C__语言描述

本书是关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性研究科目之一——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专著。 本书在简要回顾了基本的C++ 程序设计概念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队列、堆栈、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以及贪婪算法、分而治之算法、分枝定界算法等多种算法设计方法,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继续学习和研究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为可贵的是,本书不仅仅介绍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50多个应用实例及600多道练习题。 本书内容广博权威,结构清晰合理,是一本全新的有关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材,对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预备知识 第1章 C++程序设计 1 1.1 引言 1 1.2 函数与参数 2 1.2.1 传值参数 2 1.2.2 模板函数 3 1.2.3 引用参数 3 1.2.4 常量引用参数 4 1.2.5 返回值 4 1.2.6 递归函数 5 1.3 动态存储分配 9 1.3.1 操作符new 9 1.3.2 一维数组 9 1.3.3 异常处理 10 1.3.4 操作符delete 10 1.3.5 二维数组 10 1.4 类 13 1.4.1 类Currency 13 1.4.2 使用不同的描述方法 18 1.4.3 操作符重载 20 1.4.4 引发异常 22 1.4.5 友元和保护类成员 23 1.4.6 增加#ifndef, #define和#endif语句 24 1.5 测试与调试 24 1.5.1 什么是测试 24 1.5.2 设计测试数据 26 1.5.3 调试 28 1.6 参考及推荐读物 29 第2章 程序性能 30 2.1 引言 30 2.2 空间复杂性 31 2.2.1 空间复杂性的组成 31 2.2.2 举例 35 2.3 时间复杂性 37 2.3.1 时间复杂性的组成 37 2.3.2 操作计数 37 2.3.3 执行步数 44 2.4 渐进符号(O、 健?、 o) 55 2.4.1 大写O符号 56 2.4.2 椒?58 2.4.3 符号 59 2.4.4 小写o符号 60 2.4.5 特性 60 2.4.6 复杂性分析举例 61 2.5 实际复杂性 66 2.6 性能测量 68 2.6.1 选择实例的大小 69 2.6.2 设计测试数据 69 2.6.3 进行实验 69 2.7 参考及推荐读物 74 第二部分 数据结构 第3章 数据描述 75 3.1 引言 75 3.2 线性表 76 3.3 公式化描述 77 3.3.1 基本概念 77 3.3.2 异常类NoMem 79 3.3.3 操作 79 3.3.4 评价 83 3.4 链表描述 86 3.4.1 类ChainNode 和Chain 86 3.4.2 操作 88 3.4.3 扩充类Chain 91 3.4.4 链表遍历器类 92 3.4.5 循环链表 93 3.4.6 与公式化描述方法的比较 94 3.4.7 双向链表 95 3.4.8 小结 96 3.5 间接寻址 99 3.5.1 基本概念 99 3.5.2 操作 100 3.6 模拟指针 102 3.6.1 SimSpace的操作 103 3.6.2 采用模拟指针的链表 106 3.7 描述方法的比较 110 3.8 应用 111 3.8.1 箱子排序 111 3.8.2 基数排序 116 3.8.3 等价类 117 3.8.4 凸包 122 3.9 参考及推荐读物 127 第4章 数组和矩阵 128 4.1 数组 128 4.1.1 抽象数据类型 128 4.1.2 C++数组 129 4.1.3 行主映射和列主映射 129 4.1.4 类Array1D 131 4.1.5 类Array2D 133 4.2 矩阵 137 4.2.1 定义和操作 137 4.2.2 类Matrix 138 4.3 特殊矩阵 141 4.3.1 定义和应用 141 4.3.2 对角矩阵 143 4.3.3 三对角矩阵 144 4.3.4 三角矩阵 145 4.3.5 对称矩阵 146 4.4 稀疏矩阵 149 4.4.1 基本概念 149 4.4.2 数组描述 149 4.4.3 链表描述 154 第5章 堆栈 161 5.1 抽象数据类型 161 5.2 派生类和继承 162 5.3 公式化描述 163 5.3.1 Stack的效率 164 5.3.2 自定义Stack 164 5.4 链表描述 166 5.5 应用 169 5.5.1 括号匹配 169 5.5.2 汉诺塔 170 5.5.3 火车车厢重排 172 5.5.4 开关盒布线 176 5.5.5 离线等价类问题 178 5.5.6 迷宫老鼠 180 5.6 参考及推荐读物 188 第6章 队列 189 6.1 抽象数据类型 189 6.2 公式化描述 190 6.3 链表描述 194 6.4 应用 197 6.4.1 火车车厢重排 197 6.4.2 电路布线 201 6.4.3 识别图元 204 6.4.4 工厂仿真 206 6.5 参考及推荐读物 217 第7章 跳表和散列 218 7.1 字典 218 7.2 线性表描述 219 7.3 跳表描述 222 7.3.1 理想情况 222 7.3.2 插入和删除 223 7.3.3 级的分配 224 7.3.4 类SkipNode 224 7.3.5 类SkipList 225 7.3.6 复杂性 229 7.4 散列表描述 229 7.4.1 理想散列 229 7.4.2 线性开型寻址散列 230 7.4.3 链表散列 234 7.5 应用——文本压缩 238 7.5.1 LZW压缩 239 7.5.2 LZW压缩的实现 239 7.5.3 LZW解压缩 243 7.5.4 LZW解压缩的实现 243 7.6 参考及推荐读物 247 第8章 二叉树和其他树 248 8.1 树 248 8.2 二叉树 251 8.3 二叉树的特性 252 8.4 二叉树描述 253 8.4.1 公式化描述 253 8.4.2 链表描述 254 8.5 二叉树常用操作 256 8.6 二叉树遍历 256 8.7 抽象数据类型BinaryTree 259 8.8 类BinaryTree 260 8.9 抽象数据类型及类的扩充 263 8.9.1 输出 263 8.9.2 删除 264 8.9.3 计算高度 264 8.9.4 统计节点数 265 8.10 应用 265 8.10.1 设置信号放大器 265 8.10.2 在线等价类 268 8.11 参考及推荐读物 275 第9章 优先队列 276 9.1 引言 276 9.2 线性表 277 9.3 堆 278 9.3.1 定义 278 9.3.2 最大堆的插入 279 9.3.3 最大堆的删除 279 9.3.4 最大堆的初始化 280 9.3.5 类MaxHeap 281 9.4 左高树 285 9.4.1 高度与宽度优先的最大及最小 左高树 285 9.4.2 最大HBLT的插入 287 9.4.3 最大HBLT的删除 287 9.4.4 合并两棵最大HBLT 287 9.4.5 初始化最大HBLT 289 9.4.6 类MaxHBLT 289 9.5 应用 293 9.5.1 堆排序 293 9.5.2 机器调度 294 9.5.3 霍夫曼编码 297 9.6 参考及推荐读物 302 第10章 竞?303 10.1 引言 303 10.2 抽象数据类型WinnerTree 306 10.3 类WinnerTree 307 10.3.1 定义 307 10.3.2 类定义 307 10.3.3 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及Winner 函数 308 10.3.4 初始化赢者树 308 10.3.5 重新组织比赛 310 10.4 输者树 311 10.5 应用 312 10.5.1 用最先匹配法求解箱子装载 问题 312 10.5.2 用相邻匹配法求解箱子装载 问题 316 第11章 搜索树 319 11.1 二叉搜索树 320 11.1.1 基本概念 320 11.1.2 抽象数据类型BSTree和 IndexedBSTree 321 11.1.3 类BSTree 322 11.1.4 搜索 322 11.1.5 插入 323 11.1.6 删除 324 11.1.7 类DBSTree 326 11.1.8 二叉搜索树的高度 327 11.2 AVL树 328 11.2.1 基本概念 328 11.2.2 AVL树的高度 328 11.2.3 AVL树的描述 329 11.2.4 AVL搜索树的搜索 329 11.2.5 AVL搜索树的插入 329 11.2.6 AVL搜索树的删除 332 11.3 红-黑树 334 11.3.1 基本概念 334 11.3.2 红-黑树的描述 336 11.3.3 红-黑树的搜索 336 11.3.4 红-黑树的插入 336 11.3.5 红-黑树的删除 339 11.3.6 实现细节的考虑及复杂性分析 343 11.4 B-树 344 11.4.1 索引顺序访问方法 344 11.4.2 m 叉搜索树 345 11.4.3 m 序B-树 346 11.4.4 B-树的高度 347 11.4.5 B-树的搜索 348 11.4.6 B-树的插入 348 11.4.7 B-树的删除 350 11.4.8 节点结构 353 11.5 应用 354 11.5.1 直方图 354 11.5.2 用最优匹配法求解箱子装载 问题 357 11.5.3 交叉分布 359 11.6 参考及推荐读物 363 第12章 图 365 12.1 基本概念 365 12.2 应用 366 12.3 特性 368 12.4 抽象数据类型Graph和Digraph 370 12.5 无向图和有向图的描述 371 12.5.1 邻接矩阵 371 12.5.2 邻接压缩表 373 12.5.3 邻接链表 374 12.6 网络描述 375 12.7 类定义 376 12.7.1 不同的类 376 12.7.2 邻接矩阵类 377 12.7.3 扩充Chain类 380 12.7.4 类LinkedBase 381 12.7.5 链接类 382 12.8 图的遍历 386 12.8.1 基本概念 386 12.8.2 邻接矩阵的遍历函数 387 12.8.3 邻接链表的遍历函数 388 12.9 语言特性 389 12.9.1 虚函数和多态性 389 12.9.2 纯虚函数和抽象类 391 12.9.3 虚基类 391 12.9.4 抽象类和抽象数据类型 393 12.10 图的搜索算法 394 12.10.1 宽度优先搜索 394 12.10.2 类Network 395 12.10.3 BFS的实现 395 12.10.4 BFS的复杂性分析 396 12.10.5 深度优先搜索 397 12.11 应用 399 12.11.1 寻找路径 399 12.11.2 连通图及其构件 400 12.11.3 生成树 402 第三部分 算法设计方法 第13章 贪婪算法 405 13.1 最优化问题 405 13.2 算法思想 406 13.3 应用 409 13.3.1 货箱装船 409 13.3.2 0/1背包问题 410 13.3.3 拓扑排序 412 13.3.4 二分覆盖 415 13.3.5 单源最短路径 421 13.3.6 最小耗费生成树 424 13.4 参考及推荐读物 433 第14章 分而治之算法 434 14.1 算法思想 434 14.2 应用 440 14.2.1 残缺棋盘 440 14.2.2 归并排序 443 14.2.3 快速排序 447 14.2.4 选择 452 14.2.5 距离最近的点对 454 14.3 解递归方程 462 14.4 复杂性的下限 463 14.4.1 最小最大问题的下限 464 14.4.2 排序算法的下限 465 第15章 动态规划 467 15.1 算法思想 467 15.2 应用 469 15.2.1 0/1背包问题 469 15.2.2 图像压缩 471 15.2.3 矩阵乘法链 476 15.2.4 最短路径 480 15.2.5 网络的无交叉子集 483 15.2.6 元件折叠 486 15.3 参考及推荐读物 491 第16章 回溯 492 16.1 算法思想 492 16.2 应用 496 16.2.1 货箱装船 496 16.2.2 0/1背包问题 503 16.2.3 最大完备子图 506 16.2.4 旅行商问题 508 16.2.5 电路板排列 510 第17章 分枝定界 516 17.1 算法思想 516 17.2 应用 519 17.2.1 货箱装船 519 17.2.2 0/1背包问题 526 17.2.3 最大完备子图 528 17.2.4 旅行商问题 529 17.2.5 电路板排列 532

2008-11-20

软件需求(pdf文档)

本书讲述了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软件需求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往往容易忽略信息沟通,导致软件开发出来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而返工则不仅在技术上给开发人员带来巨大的麻烦,而且软件性能深受影响且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在开发周期早期提高项目需求分析的质量,减少重复劳动,通过控制项目范围的扩展及需求变更来达到按计划完成预定目标是当前我国软件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软件需求:是什么和为什么 第1章 基本的软件需求 1 1.1 软件需求的定义 2 1.1.1 一些关于“需求”的解释 2 1.1.2 需求的层次 3 1.2 每个项目都有需求 4 1.3 什么情况将会导致好的群体发生不合格 的需求说明 5 1.4 高质量的需求过程带来的好处 7 1.5 优秀需求具有的特性 7 1.5.1 需求说明的特征 7 1.5.2 需求规格说明的特点 8 1.6 需求的开发和管理 9 第2章 客户的需求观 11 2.1 谁是客户 12 2.2 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 12 2.2.1 软件客户需求权利书 13 2.2.2 软件客户需求义务书 15 2..3 “签约”意味着什么 17 第3章 需求工程的推荐方法 18 3.1 知识技能 19 3.2 需求获取 20 3.3 需求分析 21 3.4 需求规格说明 22 3.5 需求验证 23 3.6 需求管理 23 3.7 项目管理 24 第4章 改进需求过程 26 4.1 需求与其他项目过程的联系 26 4.2 软件需求对其他项目风险承担者的影响 27 4.3 软件过程改进的基础 28 4.4 过程改进周期 29 4.4.1 评估当前采用的方法 29 4.4.2 制定改进活动计划 30 4.4.3 建立、实验和实施新的过程 31 4.4.4 评估结果 32 4.5 需求过程的积累材料 33 4.5.1 需求开发过程的积累材料 34 4.5.2 需求管理过程的积累材料 34 4.6 需求过程改进路标 35 第5章 软件需求与风险管理 37 5.1 软件风险管理基础 38 5.1.1 风险管理的要素 38 5.1.2 编写项目风险文档 39 5.1.3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40 5.2 与需求有关的风险 41 5.2.1 需求获取 41 5.2.2 需求分析 42 5.2.3 需求规格说明 42 5.2.4 需求验证 43 5.2.5 需求管理 43 5.3 风险管理是你的好助手 43 第二部分 软件需求工程 第6章 建立项目视图与范围 45 6.1 通过业务需求确定项目视图 45 6.2 项目视图和范围的文档 46 6.3 关联图 50 6.4 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项目的范围上 51 第7章 寻找客户的需求 52 7.1 需求的来源 52 7.2 用户类 53 7.3 寻找用户代表 54 7.4 产品的代表者 55 7.4.1 寻求产品代表者 56 7.4.2 产品代表者的期望 56 7.4.3 多个产品代表者 57 7.5 谁作出决策 58 第8章 聆听客户的需求 60 8.1 需求获取的指导方针 60 8.2 基于使用实例的方法 62 8.2.1 使用实例和用法说明 62 8.2.2 确定使用实例并编写使用实例文档 64 8.2.3 使用实例和功能需求 67 8.2.4 使用实例的益处 67 8.2.5 避免使用实例陷阱 68 8.3 对客户输入进行分类 69 8.4 需求获取中的注意事项 70 8.5 如何知道你何时完成需求的获取 71 第9章 编写需求文档 72 9.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72 9.1.1 标识需求 73 9.1.2 处理不完整性 74 9.1.3 用户界面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74 9.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 75 9.3 编写需求文档的原则 79 9.4 需求示例的改进前后 81 9.5 数据字典 83 第10章 需求的图形化分析 85 10.1 需求建模 85 10.2 从客户需求到分析模型 86 10.3 数据流图 87 10.4 实体联系图 88 10.5 状态转换图 90 10.6 对话图 92 10.7 类图 94 10.8 最后的提醒 96 第11章 软件的质量属性 97 11.1 非功能需求 97 11.2 质量属性 97 11.3 定义质量属性 98 11.3.1 对用户重要的属性 99 11.3.2 对开发者重要的属性 100 11.4 属性的取舍 101 第12章 通过原型法减少项目风险 103 12.1 原型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原型 103 12.2 水平和垂直的原型 103 12.3 抛弃型原型或进化型原型 104 12.4 书面原型和电子原型 106 12.5 原型评价 107 12.6 原型法的最大风险 108 12.7 原型法成功的因素 108 第13章 设定需求优先级 110 13.1 为什么要设定需求的优先级 110 13.2 不同角色的人处理优先级 111 13.3 设定优先级的规模 111 13.4 基于价值、费用和风险的优先级设定 112 第14章 需求质量验证 116 14.1 需求评审 117 14.1.1 审查过程 118 14.1.2 需求评审的困难 122 14.2 测试需求 124 第15章 需求开发向设计规划的转化 128 15.1 从需求到项目规划 128 15.1.1 需求和进度安排 128 15.1.2 需求和预估 129 15.2 从需求到设计和编码 130 15.3 从需求到测试 131 15.4 从需求到成功 131 第三部分 软件需求管理 第16章 需求管理的原则与实现 133 16.1 需求管理和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133 16.2 需求管理步骤 135 16.3 需求规格说明的版本控制 135 16.4 需求属性 136 16.5 度量需求管理的效果 138 第17章 管理变更请求 139 17.1 控制项目范围的扩展 139 17.2 变更控制过程 140 17.2.1 变更控制策略 140 17.2.2 变更控制步骤 141 17.2.3 变更控制工具 144 17.3 变更控制委员会 145 17.3.1 变更控制委员会的组成 145 17.3.2 变更控制委员会总则 145 17.4 测量变更活动 146 第18章 需求链中的联系链 149 18.1 需求跟踪 149 18.1.1 需求跟踪动机 151 18.1.2 需求跟踪能力矩阵 151 18.1.3 需求跟踪能力工具 153 18.1.4 需求跟踪能力过程 153 18.1.5 需求跟踪能力可行吗,必要吗? 154 18.2 变更需求代价:影响分析 154 18.2.1 影响分析过程 155 18.2.2 影响分析报告模板 157 第19章 需求管理工具 158 19.1 使用需求管理工具的益处 159 19.2 商业需求管理工具 160 19.3 实现需求管理自动化 161 附录 当前需求实践的自我评估 163 参考文献 167 后记 171

2008-11-20

unix环境高级编程13章

本书说明Unix系统的程序设计界面-系统调用界面和标准C提供的很多函数。这些对编写 在Unix系统中运行的程序是非常有帮助的。 与大多数操作系统一样,Unix对程序运行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打开文件、读文件、启动一 道新程序、分配存储区以及获得当前时间等。这些被称之为系统调用界面(system cal l interface)。另外,标准C库提供了大量C程序广泛使用的函数(格式化输入变量的值 、比较两个字符串等)。 系统调用和库函数系统上由Unix程序员手册中的第2,3部分说明。本书不是这些内容 的重复。该手册没有给出实例,也不说明这些界面和函数设计的合理性,而这些则正是 本书所要弥补的。 Unix标准 在八十年代出现的大量Unix版本的基础上,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制定了几个国际标准,包 括:C程序设计语言的ANSI标准、IEEE POSIX标准族(还在继续制定)、X/open可移植 性指南。 本书也说明这些标准,但是并不只是说明这些标准本身,而是着重说明它们与广泛受到 重视的一些实现之间的关系,这些实现主要是系统V版本4,以及将发布的4.4BSD。 这样也就提供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说明,而这正是标准本身及描述符的文献所缺少的。 本书的组织   本书分成6个部分: 1. 对Unix程序设计概念和术语的概要描述(第一章),以及对各种Unix标准化工作和U nix实现的讨论(第二章)。 2. 不带缓存的I/O(第三章)、文件和目录(第四章、标准I/O库(第五章)以及系 统数据文件(第六章)。 3. 进程-Unix进程的环境(第七章)、进程控制(第八章)、进程之间的关系(第九章 )以及信号(第十章)。 4. 终端I/O(第十一章)、高级I/O(第十二章)以及精灵进程(第十三章) 5. IPC--进程间通信(第十四、十五章)。 6. 实例-一个数据库的函数库(第十六章)、与Postscrip打印机的通信(第十七章)、 调制解调器拨号程序(第十八章)以及使用伪终端(第十九章)。 如果对C语言较熟悉并具有某些应用Unix的经验,那么对阅读本书是非常有益的,但是 并不要求读者具有Unix的程序设计经验。本书面向的主要读者是:熟悉Unix的程序员, 熟悉某个其它操作系统的程序员,他们希望了解大多数Unix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详细 情况。 本书中的实例 本书包含大量实例-大约10000行源代码。所有实例都用ANSL C语言编写。在阅读本书时 ,你应当有一本你所使用的UNIX系统的Unix程序员手册,关于实施的细节等有时需参考 该手册。 对于几乎每一个函数和系统调用,本书都用一个小的完整的程序进行演示。这可以让我 们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用法,包括参数、返回值等。有些小程序还不是以说明库函数和系 统调用的复杂功能和应用技巧,所以本书中也包含了一些较大的实例(第十六、十七、 十八和十九章)。

2008-11-20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